【背景及概況】[1][2]
月見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又稱夜來香、山芝麻,為柳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月見草是一種傍晚開淺黃花的多年生柳葉菜科草本植物。原野生于北美洲,為當?shù)赜〉诎踩瞬杉幱茫?7世紀初移植到歐洲,被稱之為“國王的良藥”,我國的東北、山東等地已有種植。其種子榨出的油被稱為月見草油 (evening primroe oil),是新天然降脂藥,系柳葉菜科植物或成熟種子提取的油性物質(zhì),據(jù)報道,月見草子含油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 22.57%。月見草油中含有亞油酸、油酸、棕櫚酸、γ-亞麻酸多種脂肪酸和維生素等,其中亞油酸質(zhì)量分數(shù)為 73.5%~81.9%,γ-亞麻酸質(zhì)量分數(shù)為 6.9%~12.6%。而γ-亞麻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降脂、降糖、減肥等功效,而γ-亞麻酸為機體必需脂肪酸,是組成機體各組織生物膜的結(jié)構(gòu)材料,也是合成機體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體,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
近年來,月見草油的生物學功能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大量研究表明,月見草油具有良好的降脂、降糖、減肥、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多種生物功能,對老年慢性疾病具有醫(yī)療保健作用。同時,月見草油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對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具有顯著療效。其總的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激活環(huán)磷腺苷、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apo-B,升高HDL-C。從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保肝祛脂,臨床用于各種類型的高脂血癥,如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高β脂蛋白、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癥等,并有升高HDL-C的作用。
【理化性質(zhì)】[1]
【藥理作用】[3][4]
本品中的亞油酸和γ-而γ-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也是合成前列腺素E1的前體。前列腺素E1有很強的舒張血管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栓素A2(TxA2)的合成,有明顯的抗血栓及動脈硬化作用,可保護缺血性心肌,減少壞死。一般飲食中不含γ-而γ- 亞麻酸,它是經(jīng)過體內(nèi)△-6-脫氫酶的作用由亞油酸轉(zhuǎn)化而來。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年齡老化及糖尿病等,可使其轉(zhuǎn)化受阻,體內(nèi) γ-而γ- 亞麻酸缺乏,繼而前列腺素 E1合成受阻,可致冠心病、糖尿病、偏頭痛、炎癥、衰老以至癌癥等。服用月見草油,可使前列腺素代謝通暢,抑制上述疾病的發(fā)生。亞油酸還可與血漿中的膽固醇結(jié)合成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和排泄,減少膽固醇在血管 壁內(nèi)的沉集,并能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也能抗血小板凝集,防治動脈硬化。故可治療高脂血癥、心肌梗塞和脈管炎等心血管疾病。本品還能促進棕色脂肪酸線粒體的活性,促使機體消耗過多的熱量而起減肥作用。
1. 降血脂:月見草油靜脈制劑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并且HDL-灌胃給藥月見草油及其鈉鹽2次,25 d 后,血清TG水平顯著降低,血清HDL-Ch水平顯著提高,且其鈉鹽增高HD-ch 的作用更明顯。再由進一步實驗可以看出,月見草油及鈉鹽雖能顯著降低脂肪肝中TG的含量,但其鈉鹽的作用卻具有劑量依賴性。
2. 降血糖糖尿病:病理生理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脫氫酶活性降低,使前列腺素(PGE)形成減少,而體內(nèi)PGE不足可直接導致機體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使糖尿病加重。適當?shù)亟o予機體月見草油,可以不依賴脫氫酶催化亞油酸的衍變,直接獲取大量的而γ-亞麻酸-PGE前體,使空腹血糖顯著降低,總有效率達78.27 %。
3. 抗氧化:月見草油可明顯抑制乙醇誘導的小鼠肝臟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顯 著增強正常小鼠血中過氧化氫酶的活力。將30只小鼠隨機分為月見草油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每天給藥1次,然后用50%乙醇0.3 ml/只給小鼠灌胃,再禁食。12 h 后處死小鼠,剖取肝臟,勻漿后量取勻漿液依次加人反應(yīng)試劑,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試管吸收值,計算過氧化脂質(zhì)產(chǎn)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結(jié)果表明,月見草油低劑量組、高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和非常顯著的意義,表明月見草油對肝臟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 抗炎:月見草油能顯著抑制多種致炎因子引起的大鼠毛細管通透性的增 強,炎癥滲出和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抑制PGE及緩激肽的釋放,減少炎性成分滲出,穩(wěn)定溶酶體膜。實驗證明,在去除大鼠的去腎上腺后,月見草子油的抗炎作用仍存在,所以月見草子油的抗炎作用,不是通過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而是通過抑制炎癥過程中的介質(zhì)釋放、滲出、白細胞趨化及結(jié)締組織等環(huán)節(jié)而實現(xiàn)的。
5. 對腎功能的影響:國外學者認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發(fā)病過程中存在前列腺素系統(tǒng)代謝異常。其中6-酮-前列腺素是前列腺環(huán)素的衍生物,具有強烈的抗血小板集聚及小動脈弛緩作用,抑制機體免疫反應(yīng),保護腎功能。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月見草油膠丸,并分別在服藥前后2周、4周后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血肌醇在2周后下降7.6士1.0%、4周后下降13.0士0.9%,尿肌醇2周后增加12.4士2.0%、4周后增加30.3士3.2%,肌配清除率2周后增加20.8土3.2 %、4周后有明顯改善。
【藥代動力學】[1]
月見草油現(xiàn)多用乳劑,其吸收較快,生物利用度也比較高。采用大鼠和健康志愿者對月見草油乳劑的生物利用度進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鼠灌 胃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73.21 %; 幽門靜脈注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89.91 %,相對灌胃給予月 見草油的相對生物利用度為176.6 %。健康志愿者相對口服月見草油膠丸的相對生物利用度為173.5 %。另外還發(fā)現(xiàn),在靜脈注射月見草油乳劑后,而γ- 亞麻酸在組織血、肝中分布量較大,且除肝臟外,其它各組織的藥物濃度隨時間下降較快。給 6 名志愿者服用月見草油膠囊并測定其血清中的藥物濃度,測定結(jié)果表明,在晚上服用的藥物代謝較快,達峰時間(= 2.7 士1.2 h)比早上的(x= 4.4士1.9h)短,但達峰濃度及藥時曲線下面積無明顯差異。
【毒理學】[1]
經(jīng)動物急慢性毒性試驗證實:月見草油為無毒類物質(zhì),一般劑量未見有致突變、致畸作用。月見草油副作用甚少,個別病人服藥初期有惡心便稀,繼續(xù)服藥可好轉(zhuǎn)。
【適應(yīng)癥】[3]
用于高脂蛋白血癥及動脈粥 樣硬化、冠心病、肥胖癥等。
【規(guī)格】[2]
膠丸劑:350mg;膠囊:300 mg/粒,350 mg/粒,500 mg/粒
【用法用量】[5]
成人每日3次,每次1.5~2 g口服。
【藥物相互作用】[2]
其他強效降脂藥合用,可提高降脂療效。
【注意與禁忌】[2]
長期服用可有惡心、胃部不適、稀便; 偶有肝區(qū)痛或下肢浮腫,均不影響治療。有慢性胃炎、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提取】[1][6]
1. 傳統(tǒng)方法:利用預(yù)榨浸出法所得月見草油溶劑殘留量高,不適用于生產(chǎn)醫(yī)藥品和化妝品,可以用來制取調(diào)和油、營養(yǎng)油供食用;用純凈的正己烷浸出的月見草油,質(zhì)量尚可,但生產(chǎn)成本高,生產(chǎn)家很少采用。利用尿素包合法,在對幾組不同配比的處方結(jié)果進行比較后篩選出脂肪酸:尿素:95%乙醇= 1:3:8的配比,使月見草油而γ-亞麻酸含量由9.6 %提高到48.6%,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縮短了提取時間,更便于老工業(yè)上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通過皂化分離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鈉鹽在乙醇中溶解度的不同,富集而γ-亞麻酸,使其含量從8.1%提高19%,再用溴化、脫溴法,在無水的條件下提取高純度,使而γ-亞麻酸含量達到了95%。將酯交換反應(yīng)用于月見草油而γ-亞麻酸含量富集的工藝路線中,并用氣相色譜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該方法盡可能地減少了產(chǎn)品在操作過程中人為造成的損失,提高富集效率。
2. 新方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hù)(SFE)是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shù),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等傳統(tǒng)工藝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它克服了溶劑提取法在分離過程中,需蒸餾加熱,油脂易氧化、酸敗,存在溶劑殘留的缺陷;另外它也克服了壓榨法產(chǎn)率低、精制工藝繁瑣、油品色澤不理想的缺點。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月見草油,它的脫色、脫蠟在萃取器內(nèi)一次完成,從而得到高質(zhì)量、高收率的月見草油。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shù)從月見草種子中萃取出月見草油,其在50℃、25MPa 時的萃取率為20%,且所得的油具有較低的皂化值,意味著高級脂肪酸的含量相對高。另有研究表明超臨界CO2萃取月見草油的工藝條件如下:水分含量< 5、粉碎度為過26目篩的篩分>50、萃取壓力為30MPa、萃取溫度為35℃、分離壓力為10MPa、分離溫度45℃、萃取時間為120min 、萃取率為88.2%、GLA含量863%。
【參考文獻】
[1] 趙雅霞, 張軍輝, 劉玉平. 月見草油中各成分分析[J].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0, 2010(8B): 106-107.
[2] 徐元貞 主編.新全實用藥物手冊.鄭州:河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第610頁.
[3] 實用藥物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9.第715-716頁.
[4] 李國棟, 范偉, 陸國浩, 等. 月見草油的研究概況[J]. 藥學實踐雜志, 2003, 21(3): 171-173.
[5] 張慶憲 主編.常用新藥精匯手冊.鄭州:河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9.第2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