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氯吡嗪具有共振體,其分子是平面型,科學家鮑林提出2-氯吡嗪標準生成熱為40K cal/mol,如同苯環(huán)和嘧啶一樣穩(wěn)定,但是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出的共振能變化很大。2-氯吡嗪是一個很弱的堿。它的芳香性與吡啶類似,很不容易發(fā)生親電取代反應,而對親核試劑比較活潑。當其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的氫被甲基或鹵素取代后,鹵素或甲基上的氫具有活性[1]。
合成
圖1 2-氯吡嗪的合成路線
將吡嗪-1N-氧化物放入裝有磁力攪拌棒的干燥三頸燒瓶中,加入2摩爾比例的磷酰氯。將系統(tǒng)置于氮氣環(huán)境中以避免潮濕,并在55°C下保持45分鐘。完成反應并將反應混合物倒在碎冰上并堿化(20%NaOH)。用乙醚(3×20mL)提取溶液。將合并的有機溶液通過硅膠短墊,并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溶劑。通過Vigreux柱(20×1cm,43°C)將其取出,以獲得產(chǎn)品2-氯吡嗪。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2]。
圖2 2-氯吡嗪的合成路線
將吡嗪、乙酸和過氧化氫按1:5:2的摩爾比放入反應燒瓶中,在75°C下加熱7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堿化(pH≥10,20%NaOH),用二氯甲烷萃取。去除溶劑以獲得產(chǎn)品2-氯吡嗪。合成路線如圖2所示。
應用
2-氯吡嗪是重要的新型雜環(huán)類有機中間體,目前國內(nèi)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yè)化裝置來生產(chǎn)。此外其還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廣泛應用于醫(yī)藥、農(nóng)藥、染料等行業(yè)。由于吡嗪環(huán)具有生物活性,在合成藥物方面具有其他基團或官能團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醫(yī)藥研究中是一個熱點領(lǐng)域。此外2-氯吡嗪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zhì)和藥用活性,是許多醫(yī)藥、農(nóng)藥的中間體,應用前景非常廣闊[1]。
參考文獻
[1]劉幫,王西,張亞東等. 2-氯吡嗪的研究進展[J].釀酒科技,2023(04):105-109.
[2]Fang, Mingchih; et al.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Stable Deuterium-Labeled Alkylpyrazines for Use in Stable Isotope Dilution Assay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15), 3580-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