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紅首次由阿道夫?馮?拜爾于1878年首次全合成,又名吲哚-2,3-二酮,廣泛存在于很多植物和海洋生物當中,是合成顏料、染料以及醫(yī)藥的重要原料。由于靛紅上苯環(huán)、氮原子的存在,使它有很多活性,可以從不同部位修飾,或者多個部位同時進行修飾,得到多種靛紅衍生物,5-甲氧基靛紅就是其衍生物之一。
合成靛紅的經(jīng)典方法是Sandmeyer法,該方法反應(yīng)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反應(yīng)溫和、產(chǎn)率高更具有經(jīng)濟價值,適合大量制備,然而,應(yīng)用Sandmeyer法合成5-甲氧基靛紅時,環(huán)合反應(yīng)的產(chǎn)率卻很低?;谝延械奈墨I,本文經(jīng)過大量實驗,摸索出了合成5-甲氧基靛紅的最佳的反應(yīng)條件。
合成方法
1、對甲氧基異亞硝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在裝有恒壓滴液漏斗及溫度計的500mL三頸瓶中加入42.5g(0.05mol)Na2SO4和100mL H2O,攪拌溶解,攪拌條件下,將9g水合氯醛用40mL水溶解后滴加,然后再滴加由6.15g(0.05mol)5-甲氧基苯胺和6mL濃鹽酸、40mL H2O配成的溶液,得到灰黃色濁液。最后滴加由11g(0.16mol)鹽酸羥胺和40mL水配成的溶液,在油浴鍋中逐漸加熱至90℃,通過TLC跟蹤反應(yīng),3.5h后,冷卻,得到黃褐色沉淀.過濾,水洗,干燥,得到黃褐色粉末(9.22g),產(chǎn)率為95%,此步產(chǎn)品不需純化,可直接進行下一步反應(yīng)。
2、5-甲氧基靛紅的合成
將45mL濃度為98%的H2SO4加入15mL H2O中,稀釋倒入裝有溫度計的250mL三頸瓶中,加熱至80℃,攪拌下快速加入9.7g(0.05mol)化合物2,加料過程中溫度控制在85~90℃為宜,加料完畢體系加熱至92℃,攪拌2min。將黑色反應(yīng)液倒入300mL冰水混合物中冷卻10 min,有土黃色沉淀析出,靜置2h,抽濾后得到土黃色粉末,烘干后得棕黑色粉末,得到目標產(chǎn)物5-甲氧基靛紅7.79g,產(chǎn)率88%。熔點:175-176℃。
參考文獻
[1]劉沖,李國柱,鳳翠,等. 5-甲氧基靛紅的簡便高效合成[J]. 海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5(1):47-48,58. DOI:10.3969/j.issn.1674-4942.2015.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