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侵襲性真菌病是一種最為嚴重的真菌感染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耐藥率明顯上升,且死亡率極高(39%-100%)。侵襲性真菌病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多烯類抗真菌藥,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以及三唑類抗真菌藥。其中三唑類藥物使用更為廣泛。艾沙康唑硫酸鹽是一種新型的三唑類抗真菌藥,主要用于治療侵襲性曲霉菌病以及毛霉菌病。
艾沙康唑硫酸鹽,中文別名艾沙康唑鎓硫酸鹽,英文名稱Isavuconazonium sulfate,分子式和分子量分別為C35H36F2N8O9S2,814.84,常溫常壓下表現為白色至米白色結晶固體。該抗真菌藥物由安斯泰來制藥與巴塞利亞制藥聯合開發(fā),2015年3月6日,由美國FDA批準以商品名Cresemba上市。在同年10月,歐盟委員會同樣準予其上市許可,并且在評審時被授予快速審批資格以及孤兒藥地位認定。相較于傳統抗真菌藥,艾沙康唑硫酸鹽由于引入親水側鏈,其良好的水溶性使其更易于制劑化,人體利用率更高,使得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1]。
合成工藝
由于艾沙康唑硫酸鹽的性能優(yōu)異,該藥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對它的中間體及原料藥的合成工藝進行研究極有必要。以未報道過的起始原料設計并完成艾沙康唑與親水側鏈的對接以及后續(xù)的成鹽反應,可以成功合成艾沙康唑硫酸鹽。該路線以(2R,3R)-3-(2,5-二氟苯基)-3-羥基-2-甲基-4-(1H-1,2,4-三唑-1-基)丁硫代酰胺與4-(2-溴乙?;?芐腈為起始原料,通過關環(huán),親核取代等反應,得到了季銨鹽形式的中間體化合物,再經過陰離子交換成目標化合物[1]。
針劑制備
抗真菌凍干粉針劑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艾沙康唑硫酸鹽凍干粉針劑及制備方法。該粉針劑含治療有效成分艾沙康唑硫酸鹽,賦形劑甘露醇和pH調節(jié)劑稀硫酸。制備過程中,先用70~80%的注射用水溶解甘露醇,待全部溶解后,保溫至0~15℃,加入艾沙康唑硫酸鹽,攪拌溶解后,稀硫酸調節(jié)pH至1.2~1.8,加注射用水定容,使艾沙康唑硫酸鹽的濃度為90~130mg/mL,然后除熱原,無菌過濾,分裝(體積為3~4mL),冷凍干燥即得。該發(fā)明制得的艾沙康唑硫酸鹽凍干粉針劑,復溶快速,完全,穩(wěn)定性好,便于儲存和運輸,豐富了艾沙康唑硫酸鹽在制劑領域的應用[2]。
參考文獻
[1]鄭天麒. 艾沙康唑鎓硫酸鹽合成路線研究及工藝優(yōu)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3.DOI:10.27393/d.cnki.gxazu.2022.000409.
[2]李海玲,趙波,朱永強,等.艾沙康唑鎓硫酸鹽凍干粉針劑及制備方法:CN201610950606.0[P].CN1066195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