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酸是一種有機酸,曾經被誤以為是一種維生素B,并被稱為vitamin B13,但后來發(fā)現它并不屬于維生素。
特點
乳清酸類藥物以其療效好、副作用小、對腎臟無刺激,體內殘留和積累量低等特點備受青睞與關注。
作用與功能
在60年代,乳清酸用于治療黃膽和一般肝臟機能障礙,近年來雖然漸漸被新藥代替,但在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以及其它方面仍然發(fā)揮作用,如:乳清酸可治療痛風病,改進腦血管循環(huán),增加吞噬細胞活性,提高組織再生能力,有助于治愈傷口。另外,乳清酸還可用于免疫輔藥,可以治療慢性X線中毒,作為化學品中毒的預防劑和治療劑。
合成
一種乳清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在5-20℃下,在惰性溶劑中,將馬來酰脲與溴反應,形成第一反應混合物;
(2)將步驟(1)得到的第一反應混合物直接倒入堿性溶液中,進行反應,形成含乳清酸鹽的第二反應混合物,其中所述堿性溶液和第二反應混合物的溫度維持在55-85℃;
(3)用酸性試劑調節(jié)步驟(2)得到的第二反應混合物的pH至酸性,從而形成含乳清酸的第三反應混合物;和
(4)從所述第三反應混合物中分離或純化出所述的乳清酸。
安全性
乳清酸為哺乳類體細胞的突變原,同時也可誘變細菌及酵母菌。
病理學
尿中出現乳清酸可能會導致乳清酸尿癥以及酸血癥。病因可能是遺傳性代謝缺陷(如尿素循環(huán)缺失癥)導致血液中氨含量過高。
有一種X染色體關聯性聯遺傳疾病,稱為鳥胺酸氨甲?;D移酶缺乏癥,是一種最常見的尿素循環(huán)缺失癥。此疾病會導致細胞中的氨甲酰磷酸轉化為乳清酸,導致血漿中氨含量過高,尿中乳清酸含量增加,血漿尿素氮含量降低。高血氨會導致血漿中的α-酮戊二酸含量下降,抑制三羧酸循環(huán)及ATP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