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和維生素D是臨床常用的脂溶性維生素,那么使用時需注意哪些呢?
維生素A
維生素A指視黃醇及衍生物,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其主要功能是維持視覺、上皮細胞完整、調節(jié)糖蛋白合成和細胞分化,缺乏時可引起毛囊角化等皮膚黏膜改變,及角膜軟化、夜盲等眼部癥狀。
維生素A可來自肝臟、魚油、奶制品、雞蛋等動物性食物,綠葉蔬菜及黃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等。
單次極大劑量或長期攝入高劑量維生素A可致維生素A過量和蓄積中毒,引起皮膚、骨骼、腦、肝等多臟器組織病變。
維生素A中毒癥為人體攝入過量的維生素A引起的中毒綜合征,多因一次性誤食大量動物肝臟或一次性意外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制劑(超過30萬U)引起,也有部分因長期攝入過量維生素A制劑引起。
臨床表現(xiàn)與攝入量和個體差異有關。一次攝入量超過30萬U即可在12~24h內出現(xiàn)急性中毒癥狀,可引起顱壓增高,出現(xiàn)頭痛、嘔吐、煩躁、視神經乳頭水腫和復視、眼震顫等。慢性中毒癥狀有顱內壓增高、轉移性骨痛伴軟組織腫脹、局部不紅熱、皮膚粗糙、瘙癢脫屑、色素沉著、口角皸裂、毛發(fā)稀少、干脆易斷、肝脾大和出血傾向。
維生素A中毒癥確診,需立即停服,自覺癥狀常在1~2周內迅速消失,但血內維生素A可于數(shù)月內維持較高水平。氫氧化鋁、硫糖鋁可干擾維生素A生物吸收;口服避孕藥物可提高血漿維生素A的濃度;與維生素E合用,可促進維生素A的吸收與利用。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組類固醇衍生物,屬于脂溶性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D3和維生素D2,其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內鈣的代謝平衡及骨骼形成,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由陽光照射皮膚而產生,若缺乏與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密切相關。
維生素D不良反應有維生素D中毒、高鈣血癥、腎結石、高鈣尿癥、軟組織鈣化、精神異常、夜間多尿、便秘、腹瀉、持續(xù)性頭痛、心律失常、肌痛、骨痛、高血壓等。
1.維生素D中毒
維生素D中毒癥為人體攝入過量的維生素D,出現(xiàn)高鈣血癥、血清25(OH)D >250nmol/L,伴有高鈣尿和低甲狀旁腺素的癥狀,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異位鈣化,與長期過量服用、大劑量突擊治療、對維生素D敏感有關。
臨床表現(xiàn)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煩渴、尿頻、夜尿多、脫水、酸中毒、頭痛、血壓異常、心電圖ST段升高、輕度貧血、精神抑郁、肌張力低下、運動失調、昏迷驚厥、腎功能衰竭,長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腎、血管皮膚出現(xiàn)相應的鈣化,嚴重者可因腎功能衰竭而致死亡。
維生素D過量中毒即應停服維生素D,如血鈣過高應限制鈣的攝入,包括減少富含鈣的食物攝入,加速鈣的排泄,口服氫氧化鋁可減少腸鈣的吸收,使鈣從腸道排出,口服潑尼松抑制可腸內鈣結合蛋白的生成而降低腸鈣的吸收,注意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2.高鈣尿癥和腎結石
維生素D可增加尿鈣排泄而致高尿鈣癥。與鈣劑聯(lián)合增加腎結石風險。腎結石者慎用。
3.高鈣血癥
見于維生素D過多攝入,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便秘、眩暈、肌無力、骨痛等。高鈣血癥者禁用。
4.軟組織鈣化
維生素D可致機體鈣吸收增加,過多的鈣負荷可能致血管鈣化、腎與關節(jié)等軟組織鈣沉積及其導致的血壓升高、心血管事件增加、腎衰竭和小兒生長發(fā)育停止。
合并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膽固醇血癥、高磷血癥者慎用。聯(lián)合鈣劑時,高尿鈣或高血鈣風險增加;與洋地黃聯(lián)用,如維生素D引起高鈣血癥,易誘發(fā)心律失常;與噻嗪類利尿劑聯(lián)用,可增加高鈣血癥的風險;維生素D與含鎂藥物合用,可引起高鎂血癥,特別是慢性腎衰竭者;與含磷藥物聯(lián)用可誘發(fā)高磷血癥,避免同用鈣、磷和維生素D制劑。
參考文獻
1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1,29(1):131-136
2兒童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防治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7):502-509
3維生素D與成年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2014年標準版)[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9):1011-1030
4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1):1-11
5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應用的中國實踐方案(2019版)[J].中華內科雜志,2020,59(2):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