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腈是一種常見的有機溶劑。在反相液相色譜分析中, 乙腈-水與甲醇-水作用相似, 常作為流動相來使用。顯然, 乙腈與甲醇類似是一種極性溶劑。一般認為乙腈可在任意條件下與水混溶。
很多所謂的定論,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 人們的認識也會日臻完善。本文總結了這一開放環(huán)境下批判性學習的結果, 列舉了能導致乙腈-水均相溶液發(fā)生相分離的實驗條件, 及其相關的4 種萃取方法乙腈鹽析萃取法、乙腈糖析萃取法、乙腈低溫萃取法和溶劑誘導相變萃取法等。文獻中分散零散的乙腈基萃取法整理歸納并分享給大家, 完善乙腈性質的知識體系, 以期把這些特性運用到大家的實際工作中去。
1 乙腈與水不互溶的幾種情況
1.1 鹽與乙腈-水體系
在乙腈和水構成的均勻透明溶液中, 加入適量的無機鹽或有機鹽, 就會看到乙腈與水之間的相分離現象。由于乙腈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因此上相為富乙腈相( 含少量水),下相為貧乙腈相( 主要為水) 。這種由鹽誘導的乙腈相分離現象被稱為乙腈的鹽析現象。鹽的加入產生強烈的水化作用, 鹽束縛了更多的水分子,使本來能與乙腈相互作用的自由水分子數目顯著下降, 從而產生相分離現象。通過這樣的辦法可以將本來溶解在水相中的物質在相分離過程中而被萃取到富乙腈相中, 這樣的萃取方法被稱作乙腈鹽析萃取法。作為相分離引發(fā)劑的鹽主要有:氯化鈉、氯化鈣、硫酸鋅、硫酸銨、硫酸鎂、高氯酸四丁基銨等, 鹽的種類會影響萃取回收率。需要指出的是, 能夠在鹽的誘導下在原本與水互溶的溶液中產生相分離的有機溶劑, 不單單局限于乙腈,像乙醇、異丙醇、丙酮 等也都有這樣的性質。不過由于乙腈作為樣品的基質可與后面的反相液相色譜分析的乙腈基流動相能很好匹配, 所以乙腈鹽析萃取法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
1.2 糖與乙腈-水體系
2008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Wang 報道了一種由糖所引發(fā)的乙腈-水間的相分離現象。當向乙腈-水溶液中添加超過一定閾值的單糖( 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或果糖) 或二糖( 蔗糖或麥芽糖)后, 就會看到明顯的相分離現象。多糖不具備這樣的引發(fā)相分離的性質。其他常用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 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丙酮) 均不具備這樣的被糖引發(fā)而與水間存在相分離的性質。相分離后的上相為富乙腈相, 下相為貧乙腈相。基于此現象的萃取方法被稱為乙腈糖析萃取法。
1.3 低溫與乙腈-水體系
1999 年Yoshida和他的同事報道了一種低溫引發(fā)的乙腈與水相分離的現象。當乙腈與水形成的溶液( 體積比:1:1 ) 放置在-20 °C 的環(huán)境中達2 0 min, 就會觀察到乙腈與水的相分離?;谶@種現象而產生的萃取方法被稱為乙腈低溫萃取法。一般控制發(fā)生相分離的溫度為-40°C 到-40°C , 因為乙腈的熔點為-45°C , 在實驗溫度范圍內富乙腈相為液相, 而富水相多為固相。實驗證實,大部分常見的在室溫下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都不具備在低溫條件下與水發(fā)生相分離的能力。與其他2 種乙腈基萃取方法相比, 乙腈低溫萃取法不需要引入第三方相引發(fā)試劑, 所以體系相對簡單, 不會對后續(xù)的分離分析工作造成污染。另外低溫萃取也避免了較高溫度所造成的溫度敏感性分子的化學變化, 使分析結果更可靠。
1.4 疏水溶劑與乙腈-水體
在均相的乙腈-水體系中添加一種疏水且與乙腈互溶的有機溶劑( 如氯仿、二氯甲烷、甲苯) 能誘導乙腈-水體系相分離, 基于此的萃取方法被稱為溶劑誘導相變萃取。
2,結論
“乙腈與水在任何條件下都互溶嗎?” 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 在現有教科書中早就給出了定論。但如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查閱文獻資料, 與時俱進地更新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