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
甘草浸膏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經(jīng)水浸煮,濃縮而成的浸膏。含甘草酸(Glycyrrizicacid)不少于20%,有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益氣和中之功效。適用于咳嗽咳痰,胃脘痛。屬緩和藥常與化痰止咳藥配伍應用,能減輕對咽部粘膜的刺激,并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與去氧皮質(zhì)酮樣作用。用于消化性潰瘍病及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癥的輔助治療。本品有微弱的特臭和持久的特殊甜味,為棕褐色的固體。遇熱軟化,易吸潮。在水中易溶,水溶液加酸即產(chǎn)生沉淀,加過量氨液又復溶解。
臨床報道[1]
味甘草湯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2例療效顯著。甘草臨床用于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療效可靠,對肝炎、腸炎、痢疾、便秘也有一定療效對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可配合其它藥物使用治療外感熱病,虛人外感,用之更宜。對各種咽痛、咳喘、肺癆等疾病在治療的方藥中,均有甘草的配伍。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疾病,如四逆湯,加減復脈湯,能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對外感熱病等‘休克’癥,甘草有調(diào)整機體功能的作用對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能調(diào)節(jié)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的功能。對阿狄森氏病、席漢氏病和尿崩癥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藥理作用[1]
1)草流浸膏(Ⅰ)對小鼠撲熱息痛(Ⅱ)肝毒性的保護作用。觀察了Ⅰ對Ⅱ中毒小鼠致死率的影響,對Ⅰ所致小鼠肝糖元下降的影響,對Ⅱ引起的小鼠肝損害的作用。結(jié)果證實Ⅰ預先給小鼠ig能降低Ⅱ中毒小鼠的死亡率,并對Ⅱ所致小鼠肝損害有明顯保護作用。
2)甘草皂甙對大鼠腹腔PGE2和cAMP水平的影響及對某些免疫功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實驗研究表明(Ⅰ)明顯抑制由酵母聚糖及PGE2(Ⅱ)引起的大鼠腹腔細胞內(nèi)cAMP的上升。Ⅰ復方降低由酵母聚糖刺激引起巨噬細胞釋放的Ⅱ,對小鼠巨噬細胞的移動無明顯影響,但能減弱由植物血凝素誘導產(chǎn)生的巨噬細胞的移動無明顯影響,但能減弱由植物血凝素誘導產(chǎn)生的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對巨噬細胞移動的抑制作用。用51Cr標記調(diào)理的綿羊紅細胞方法,證明低濃度Ⅰ有刺激巨噬細胞吞噬作用。本品對小鼠脾細胞增殖無顯著影響。
制備[2-3]
方法1:甘草浸膏制備如下:
1)選擇產(chǎn)自于內(nèi)蒙的烏拉爾甘草,其原料皮色紅、粉性足,品質(zhì)優(yōu)良;
2)將甘草切成0.3~0.6cm小段后,采用平底鍋在電磁爐上炒制甘草,電磁爐功率調(diào)到800w,小火慢炒,均勻炒至甘草皮色的紅色褪去、甘草微黃即可;
3)按炒甘草與水的重量比1:5向步驟1)中的炒甘草加入水浸泡2h,然后冷凝回流提取兩次水提液,每次提取2h,將兩次的水提液濃縮形成次濃縮液,次濃縮液相對水的密度為1.0693±0.0080
4)按炒甘草與95%乙醇的重量比1:7向步驟1)中的炒甘草加入95%乙醇,然后冷凝回流提取兩次醇提液,每次2h,將兩次的醇提液混合;
5)將步驟3)中的次濃縮液與步驟4)中的兩次醇提液混合,攪拌均勻后醇沉24h,醇沉溶液用0.8μm濾膜過濾后進入二次濃縮工序,獲得第二次濃縮液,第二次濃縮液相對水的密度為1.290±0.0080;
6)向第二次濃縮液中加入用以防腐的丙二醇制得炒甘草浸膏,第二次濃縮液與丙二醇的重量比為1:0.04。
方法2:一種由甘草酸生產(chǎn)廢棄物制備甘草浸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浸提:將甘草廢渣(1)[注:本發(fā)明所述甘草廢渣(1)為甘草酸制備過程中,甘草切片經(jīng)水高溫浸提后,過濾所得濾渣]在40-100℃下用醇氨溶液浸提1~10小時;并將所得浸提液過濾,濾液備用;
II.甘草酸酸沉后的廢液(3)的處理:將甘草酸酸沉后地廢液(3)[注:本發(fā)明所述甘草酸酸沉后的廢液(3)為甘草浸提液經(jīng)濃縮后加酸沉淀出甘草酸,再經(jīng)過濾所得濾液]加堿,調(diào)該溶液pH值至弱酸或中性,濾去不溶物后備用;
III.濃縮:將上述步驟I、II所得液體充分混合,在40-100℃下濃縮至稠膏狀,即得甘草浸膏;還包括將植物蛋白、多糖、氨基酸等(2)[注:本發(fā)明所述的植物蛋白、多糖、氨基酸等(2)為甘草酸制備過程中,甘草浸提液經(jīng)濃縮后,再經(jīng)醇沉析所析出的植物蛋白、多糖、氨基酸等]加熱水溶解,離心分離,取上清液加入步驟III中,與步驟I、II所得的液體一起混合均勻后濃縮至膏狀。所述的醇氨溶液為含乙醇5-50%、氨5-10%的水溶液。
主要參考資料
[1] 來源:中藥辭海·卷
[2] CN201510294036.X一種炒甘草浸膏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3] CN03146259.6由甘草酸生產(chǎn)廢棄物制備甘草浸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