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
他利克索(6-烯丙基-2-氨基-5,6,7,8-四氫化-4H-噻唑[4,5-d]-氮雜二鹽酸鹽)是一種選擇性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能抑制多巴胺神經(jīng)末梢未受傷區(qū)域的多巴胺釋放并減少多巴胺能神經(jīng)傳導,即通過選擇性地刺激紋狀體突觸后膜的多巴胺D2受體,從而產(chǎn)生抗帕金森作用。他利克索的首創(chuàng)廠商是德國的BoehringerIngelheim公司,時間是1992年,并在1996年正式上市作為帕金森癥的治療藥物。
他利克索的制備方法報道的不多,其代表方法是丙烯酸乙酯與芐胺加成生成3-芐胺基丙酸乙酯,再與溴丁酸乙酯生成4-(芐基(3-乙氧基-3-氧代丙基)氨基)丁酸乙酯,再合環(huán)并脫羧生成1-芐基氮雜環(huán)庚烷-4-酮,然后脫芐基,再與1-碘丙烯反應生成1-烯丙基氮雜環(huán)庚烷-4-酮,再溴化,與硫脲反應生成目標產(chǎn)物,但是該方法步驟冗長,收率較低,成本很高。
藥理作用[2]
他利克索同時具有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和選擇性多巴胺D2受體激動活性,它能抑制多巴胺神經(jīng)末梢未受損傷區(qū)域的多巴胺釋放并減少多巴胺能神經(jīng)傳導。他利克索對被試者的所有主要的PD癥狀均有效,并可有效地減輕衰竭的嚴重程度和改善晝夜波動現(xiàn)象與運動障礙等副作用。
藥代動力學[2]
口服他利克索后能夠迅速吸收,1~2h內(nèi)達到峰值濃度,絕對生物利用度大約為70%,約80%的藥物以原形藥物分泌,主要通過尿液排泄。
適應證[2]
他利克索用于治療帕金森病。
注意事項[2]
應用他利克索在治療中可能會出現(xiàn)幻覺,另外治療初期很可能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
不良反應[2]
主要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厭食和困倦。
用法用量[2]
口服,標準起始劑量為0.2或0.4mg/d,然后逐漸遞增到劑量12~36mg/d。
制備[1]
(1)3-烯丙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備
100g(0.1mol)丙烯酸乙酯,57g烯丙基胺,溶于500ml乙醇,30℃反應2小時,旋干溶劑,減壓蒸餾得產(chǎn)物3-烯丙胺基丙酸乙酯130g,收率84.2%。
(2)4-(烯丙基(3-乙氧基-3-氧代丙基)氨基)丁酸乙酯的制備
79g(0.5mol)3-烯丙胺基丙酸乙酯溶于300ml丙酮,加入碳酸鉀138g(1mol),室溫下,加入4-溴丁酸乙酯115g,40℃反應3小時。倒入3升冰水,攪拌20分鐘,再加入甲基叔丁基醚2升分3次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干燥,旋干,得140g,減壓蒸餾得115g,收率83.5%。
(3)1-烯丙基氮雜環(huán)庚烷-4-酮的制備
1升甲苯,加入85g叔丁醇鉀,加熱回流至叔丁醇鉀溶解。100g(0.37mol)4-(烯丙基(3-乙氧基-3-氧代丙基)氨基)丁酸乙酯溶于200ml甲苯,分2小時,緩慢滴加到反應體系中,加熱回流3小時。冷卻至室溫后,冰浴下,小心加入300ml濃鹽酸,分液,甲苯層再用300ml鹽酸分兩次洗滌,合并鹽酸,加熱回流24小時。將鹽酸旋干,再用約300ml水溶解,氫氧化鉀調(diào)節(jié)pH至12,二氯甲烷1升分4次萃取,合并二氯甲烷,洗滌,干燥,旋干,得粗產(chǎn)品50g,將產(chǎn)品溶解于400ml乙酸乙酯,通入鹽酸氣體,得黃色結(jié)晶,過濾,烘干,得1-烯丙基氮雜環(huán)庚烷-4-酮的鹽酸鹽53g,收率75.7%。
(4)1-烯丙基-5-溴氮雜環(huán)庚烷-4-酮的制備
將31g(16.4mol)1-烯丙基氮雜環(huán)庚烷-4-酮鹽酸鹽溶于300ml氫溴酸醋酸(40%)溶液,室溫滴加溴素28g,升溫至60℃反應3小時。旋干溶劑,再用乙酸乙酯200ml洗滌,過濾,得黃色固體50g,收率95%。
(5)他利克索(6-烯丙基-2-氨基-5,6,7,8-四氫化-4H-噻唑[4,5-d]-氮雜二鹽酸鹽)的制備
將上一步的黃色固體50g溶于500ml無水乙醇,再加入硫脲12.5g,加熱至回流反應20小時。旋干乙醇,加入500ml水,調(diào)pH值為12,加入氯仿500ml分3次萃取,洗滌,干燥后旋干,得粗產(chǎn)物45g,過柱(氯仿∶甲醇∶三乙胺=100∶25∶1),得產(chǎn)品13g,溶解于乙醇,再通入鹽酸氣體,析出黃色固體。過濾,干燥,得產(chǎn)品14g,收率24%。
主要參考資料
[1]CN200910057616.1一種制備他利克索的方法
[2]他利克索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