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又稱甘草亭酸,它來源于甘草酸的代謝分解。它具有抗炎、抗氧化、美白等多種生物學效應。甘草中所含主要藥理學活性物質是甘草酸及其鹽。甘草酸結構為五環(huán)三菇類化合物,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和兩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甘草酸鹽在體內也水解成甘草次酸和甘草黃酮等成分。甘草次酸結構存在不同的光學異構體。甘草酸及其鹽(甘草酸銨、甘草酸二鉀)生物活性弱與甘草次酸。甘草亭酸為白色至淺黃色粉末,難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
甘草酸類藥物在人體內物經胃酸水解或經肝分解為甘草次酸,再在體內經腸內菌作用部分生成甘草次酸發(fā)揮藥物活性。甘草酸類藥物的作用主要是甘草次酸發(fā)揮的效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過敏;能有效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物;能有效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皮膚黑素的生成。
美白機理
文獻報道,研究人員用甘草次酸對B16鼠黑素瘤細胞黑素生成的影響機制試驗,顯示甘草次酸對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有抑制作用。再有甘草次酸具有較強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紅血絲有較好改善作用,能有效防止炎癥引起的色素沉著而成的色斑,消除皮膚表面的微炎癥,快速改善提亮肌膚色澤。
此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次酸在結構上同氫化可的松類似,生理效應更呈氫化可的松樣效應,通過作用于細胞膜上的激素受體,改變毛細血管壁和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減少炎性滲出,起到良好的抗炎癥效果。甘草次酸還能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和細胞間黏附分子的生成,具有很強的抑制免疫和抗炎癥反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