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是19世紀40年代Waksman等人從土壤微小鏈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lus)中發(fā)現并分離的多肽類抗生素。此后,又從鏈霉菌屬的多個種中發(fā)現了放線菌素D。例如灰色鏈霉菌(S.griseus),弗氏鏈霉菌(S.fradiae),抗生鏈霉菌(S.antibioticus),金羊毛鏈霉菌(S.chrysomallus)等[1]。
圖一 放線菌素D
應用
放線菌素D起初研究時表現出抗菌活性。但在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過程中,放線菌素D展現出優(yōu)良的抗腫瘤活性,在治療某些惡性腫瘤的臨床醫(yī)學方面收到良好的成效,因此,當前放線菌素D主要作為抗癌藥物被應用。它對一些病原菌如革蘭氏陽性細菌具有相當強的抗性,在抗菌藥物的研究上也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2]。
制備
黃小龍等人[3]提供了一種珊瑚共生鏈霉菌發(fā)酵生產放線菌素D的方法,具體步驟為:稱取1g珊瑚樣品(采自海南文昌海域),用10毫升無菌海水進行研磨,再用無菌海水稀釋10倍、100倍、1000倍,分別吸取100μl稀釋液,涂布分離培養(yǎng)基平板上,在28℃的恒溫培養(yǎng)箱中倒置培養(yǎng)1~4周。根據平板上菌落的形態(tài)特征,用無菌竹簽挑出平板上的放線菌菌落進行純化。將鏈霉菌HNM0560接種100ml種子培養(yǎng)基。28℃、180rpm培養(yǎng)96小時,得到種子液。在500ml的三角瓶中裝200ml發(fā)酵培養(yǎng)基。在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接種2ml種子液,28℃、180rpm培養(yǎng)7天,收獲發(fā)酵液。將1升發(fā)酵液用3層紗布過濾,得到菌體。將菌體用200ml丙酮浸提(室溫過夜靜置),再用3層紗布過濾并收集濾液,減壓蒸干得粗浸膏,即為放線菌素D粗提物。將放線菌素D粗浸膏經LH?20凝膠柱色譜分離(80%的甲醇水溶液洗脫),得到放線菌素D。
該方法發(fā)酵穩(wěn)定、化合物分離工藝簡便。所述的放線菌素D對羅非魚無乳鏈球菌活性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提供了該化合物新的活性。鏈霉菌HNM0560具有很好的工業(yè)化潛力與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利莉,萬傳星,羅曉霞等. 放線菌素D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P].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CN104450580B,2020-08-04.
[2]王立巖,盧小杰,李曉帆等. 一種使用超臨界流體色譜制備放線菌素D和X-2方法[P]. 廣東?。篊N112010942B,2022-05-17.
[3]黃小龍,周雙清,黃東益等. 珊瑚共生鏈霉菌、發(fā)酵生產放線菌素D的方法及應用[P]. 海南?。篊N113528388A,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