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小豆蔻明(Cardamonin)為黃色針晶,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稀堿溶液,難溶于水,與醋酸鉛反應呈黃色沉淀。小豆蔻明可以明顯抑制絡氨酸酶的活性,同時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細胞增殖和黑色素的合成,效果明顯超過其他成分。小豆蔻明來源于我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資源優(yōu)勢,用于皮膚美白和抑制皮膚色素沉著性疾病方面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中國專利申請?zhí)?00910055818.2)。藥理學實驗發(fā)現二者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腫瘤形成以及抗炎抑菌方面均有較強活性,并且毒性很低,安全性好。
制備[1]
小豆蔻明的提取方法目前主要有乙醇提取法、乙醚提取法、丙酮提取法、氯仿提取法等,采用硅膠柱層析。這些提取分離方法得到的小豆蔻明含量較低,得率低,提取時間長,一般作為化學成分研究實驗室少量制備方法。史道華等采用95%乙醇浸漬3天,以8倍量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時,減壓回收乙醇得600ml濃縮液,濃縮液制成水混懸液后用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萃取液減壓回收溶劑,濃縮后得340g浸膏,浸膏溶于適量丙酮,拌樣,用相當于固體5倍量的硅膠濕法裝柱,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統(tǒng)洗脫,收集各洗脫部分,與對照品在同一薄層板上點樣,分別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15∶4∶1)、三氯甲烷-甲醇(20∶1)展開,紫外燈(波長365nm)下觀察,合并于對照品相應位置出現暗斑的餾分,常壓濃縮得13g混晶?;炀г龠^硅膠柱,洗脫劑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系統(tǒng),濃縮后得5g晶體。取100g凝膠用甲醇溶脹過夜,裝柱,晶體溶于甲醇后取20ml上柱,按每份3ml進行收集,薄層(TLC)分析并用標準品對照,合并相同餾分后濃縮,得橙黃色針狀晶體4.2g,該方法雖然比丙酮提取法有顯著提高,提取率為0.084%,但提取率仍然很低,提取時間長,有機溶劑萃取萃取率低、損失較大。
CN201010235806.0提供一種提取率高、周期短、高純度的小豆蔻明的提取方法。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從草豆蔻中提取小豆蔻明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提取步驟:取適量草豆蔻種子,粉碎至20-60目,以冷滲、溫浸或回流提取法,將草豆蔻種子粉以溶劑提取1-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得浸膏;b.有機溶劑萃取步驟:將浸膏用石油醚萃取至萃取液近無色,棄去石油醚萃取液,保留剩余浸膏;c.分離純化步驟:將剩余浸膏采用柱層析分離,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或它們的混合溶液洗脫,高效液相色譜監(jiān)測,收集含小豆蔻明的流出液,此流出液經濃縮后用有機溶劑結晶即可獲得高純度小豆蔻明。本方法提供的小豆蔻明的提取方法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路線設計合理,方法簡單易操作;(2)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周期短、提取率高、產品純度高;(3)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中所用溶劑和柱層析填料均可回收循環(huán)利用,可降低成本,是一種低成本、循環(huán)型的工藝。
檢測方法[2]
而目前常采用于測定草豆蔻主要成分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含量的技術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薄層色譜法和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這幾種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譜法操作條件不易控制且較繁瑣,時間過長。薄層色譜法樣品用量較大,分 離手續(xù)麻煩,分離時間較長,并可能有雜質干擾。而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容易產生氣泡,柱子易斷,檢測靈敏度低,填料種類有限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善現有的技術,使其具備操作簡單,準確快速可行的方法。并且在將草豆蔻制成現代化中藥制劑的生產過程中,快速準確的測定其濃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所以CN201510272183.7提供的方法就可以快速的完成這個檢測任務。
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草豆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標準樣品溶 液的制備,標準曲線線性回歸方程的獲得,待測樣品的制備,紫外檢測及濃度的計算,所述 的待測樣品的制備,紫外檢測及濃度的計算包括如下步驟:a. 待測樣品的制備:將草豆蔻樣品烘干,分別用粉碎機粉碎后過目篩,精確稱取 草豆蔻粉末5g,置于試劑瓶中加95%乙醇定容100mL,超聲溶解,再放置過夜,過濾,取續(xù)濾液 過微孔濾膜,最后的濾液分裝備用;b. 待測樣品的紫外檢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草豆蔻溶于95%乙醇的樣品提 取液在286nm和346nm處的吸光度;c. 待測樣品濃度的計算:將“b”步驟測得的草豆蔻樣品溶液分別在286nm和346nm 處的吸光度平均值作為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含量的測定值,代入標準曲線線性回歸方程,計 算出待測樣品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含量。
主要參考資料
[1] CN201010235806.0 一種從草豆蔻中提取小豆蔻明的方法
[2]CN201510272183.7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草豆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