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9-38-4
中文名稱
吳茱萸內酯
英文名稱
Evodine
CAS
6989-38-4
分子式
C18H19NO5
分子量
329.35
MOL 文件
6989-38-4.mol
更新日期
2025/03/29 18:04:11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吳茱萸內酯(-)-1-[(4,8-二甲氧基呋喃并[2,3-B]喹啉-7-基)氧]-3-甲基-3-丁烯-2-醇
英文別名
Evodine(-)-1-[(4,8-DiMethoxyfuro[2,3-b]quinolin-7-yl)oxy]
(-)-1-[(4,8-Dimethoxyfuro[2,3-b]quinolin-7-yl)oxy]-3-methyl-3-buten-2-ol
(-)-1-[(4,8-Dimethoxyfuro[2,3-b]quinolin-7-yl)oxy]-3-methyl-3-buten-2-ol
所屬類別
生物化工:提取物物理化學性質
熔點153-154 ºC
沸點507.0±50.0 °C(Predicted)
密度1.245
儲存條件-20°C儲存
溶解度DMSO: 66 mg/mL (200.39 mM);;
酸度系數(shù)(pKa)13.26±0.20(Predicted)
形態(tài)粉末
常見問題列表
概述
吳茱萸內酯又名吳茱萸苦素、檸檬苦素,是一種由蕓香科植物的種子,果皮等中提取的白色粉末狀物質,味苦。吳茱萸內酯是中藥吳茱萸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和抑制P-糖蛋白活性的作用。理化性質
密度:1.245 熔點:153-154ºC
沸點:507ºC at 760 mmHg
吳茱萸植物提取物
吳茱萸內酯又稱吳茱萸苦素,是從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果實中提取的一種檸檬苦素類化合物,無色結晶 (二氯甲烷-異丙醇或醋酸),mp.297℃~298℃(分解),[α]D-128°(C=1.21,丙酮)。味苦,略溶于水和乙醚,溶于乙醇和冰醋酸。蕓香科植物吳茱萸主產(chǎn)貴州、廣西、湖南、云南、四川、陜西南部及浙江等地。以貴州、廣西產(chǎn)量較大,湖南常德產(chǎn)者質量佳。7~10月果實將近成熟呈茶綠色時采收,如過早則質嫩,過遲則果實開裂,均不適宜。將果實采摘后,攤開曬干或晾干,簸去枝梗、雜質即可。
吳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造,有多數(shù)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2粒。氣芳氣濃郁,味辛辣而苦。川吳萸顆粒較大而不均勻,有的已開裂,色黑褐,香氣稍差。杜吳萸顆粒細小,色暗綠,質地松,香氣差。常吳萸,顆粒均勻,少開裂,色灰綠,香氣濃郁。
吳茱萸果實含揮發(fā)油約0.4%,油中的主要成分為吳茱萸烯,是油的特殊臭味成分,并含吳茱萸內酯、羅勒烯、吳茱萸內酯醇等。還含吳茱萸酸。又含生物堿: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吳茱萸因堿、羥基吳茱萸堿、吳茱萸卡品堿。此外,尚含吳茱萸苦素。
吳茱萸有興奮子宮,鎮(zhèn)痛,殺滅豬蛔蟲,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人結核桿菌、綠濃桿菌的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曉楠收集整理。
主要適應癥狀
- 抗癌活性。在抑制癌細胞生長方面有一定效果,有研究顯示這一成分能抑制多種癌癥細胞系生長,其中包括白血病細胞、宮頸癌細胞、乳腺癌細胞和肝癌細胞等。
- 鎮(zhèn)痛抗炎作用。通過吳茱萸內酯對乙酸通道的血管通透性、對緩激肽誘導的足腫脹反應以及對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耳腫脹進行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吳茱萸內酯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和抗炎作用。
- 抗焦慮鎮(zhèn)靜作用。
- 防蟲殺蟲活性。
- 擴張血管。
- 抗胃潰瘍作用。通過對吳茱萸的性味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吳茱萸多糖及吳茱萸內酯具有一定的抗胃潰瘍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姚迪, 孫晶晶, 劉雷,等. LC-MS/MS法測定大鼠血漿中的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吳茱萸內酯及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華西藥學雜志, 2014, 29(3).[2]楊炳友, 宋佳欣, 孟永海,等. 吳茱萸多糖和吳茱萸內酯抗胃潰瘍作用的研究[J]. 中醫(yī)藥信息, 2012, 29(3):11-15.
[3]http://baike.baidu.com/item/%E6%9F%A0%E6%AA%AC%E8%8B%A6%E7%B4%A0
生物活性
Evodine是一種天然產(chǎn)物(源于吳茱萸),在中國藥典中被記載作為吳茱萸質量評估的生物標志物。Evodine 也是一種有效的 P-gp 的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