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二(三苯基膦)氯化鈀:[(C6H5)3P]2PdCl2作為催化劑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工、醫(yī)藥化工及液晶材料合成領域。目前,其主要合成方法有:1)氯化鈀三苯基膦直接合成法,2)氯亞鈀酸鹽(K,Na,Li鹽)與三苯基膦反應法,3)氯化鈀與乙腈(苯甲腈)絡合物與三苯基膦配體交換法。
方法1耗時較長需要反應72h,而且收率不高;方法2利用氯化鈀與氯化鈉(氯化鉀或氯化鋰)反應得到可溶性較強的氯亞鈀酸鹽,然后制備二(三苯基膦)氯化鈀,該方法雖然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反應收率,但是后處理繁瑣,容易引入K,Na,Li等雜離子,導致催化劑品質不高;方法3所用的乙腈及苯甲腈均是毒性極大的化學品,且該方法反應時間長,效率低。
應用[3]
二(三苯基膦)氯化鈀可用作有機合成的催化劑,多用于suzuki反應中,羧酸能在催化量的二(三苯基膦)氯化鈀催化下脫羧形成α-烯。
制備[2]
方法一:
步:將3.0g(0.017mol)氯化鈀在75℃下溶于10mL鹽酸中,加乙醇稀釋至30mL;所述鹽酸濃度為12N,乙醇的純度為95%;
第二步:將9.0g三苯基膦溶于100mL無水乙醇溶液,加熱至60℃溶解;
第三步:快速攪拌下,將步制備的氯化鈀酸溶液,滴加到第二步制備的三苯基膦乙醇溶液中;在55℃保溫反應20min;冷卻,過濾,用50%的乙醇水溶液洗滌三次,抽干,真空干燥得到產(chǎn)品11.84g,收率100%。真空干燥溫度50℃,真空度0.05MPa,干燥時間為7.5h,最終得到二(三苯基膦)氯化鈀。
方法二:
3g(0.017mol)PdCl2在熱水浴上溶于10mL濃鹽酸,蒸餾水稀釋到50mL,5%KOH水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到5(0~14的廣范pH試紙不變色)時,室溫(15~30C)攪拌下慢慢加人10g(0.0382mol)PPh3的無水乙醇熱溶液100mL,攪拌10min,置于約90C熱水浴中靜置1h,過濾,蒸餾水洗兩次,干燥得黃色固體二(三苯基膦)氯化鈀11.4g.此黃色固體可直接用作羧酸脫羧制備a-烯。
主要參考資料
[1] 李全, 朱洪友, & 劉復初. (2003). 羧酸脫羧端烯化催化劑--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制備. 有機化學, 23(z1), 000354-354.
[2] 劉桂華, 葉青松, 潘再富, 余娟, 沈善問, & 劉偉平等. (2013). 反式-雙(三苯基膦)二氯合鈀(Ⅱ)的合成及其結構表征. 云南化工, 40(2), 5-7.
[3] 劉桂華, 葉青松, 左川, 余娟, 楊軍, & 姜婧等. (2014). 四(三苯基膦)合鈀的合成、結構和催化活性評價. 貴金屬(1),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