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高嶺土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組成的粘土,亦稱“瓷土”,是生產瓷器的良好原料。其呈白色或淺灰色,無光澤,硬度1,比重2.6,有滑膩感,易用于捏成粉末,干燥后有吸水性,潮濕時可塑性良好,是各種結晶巖經(jīng)風化或溫熱變化后的產物。高嶺土的特點是粘土質的含量高,可塑性不大,結合力低,干燥收縮率低,而煅燒后收縮率高。高質量的高嶺土是電瓷、光學玻璃、高級瓷器的寶貴原料。在日用陶瓷、耐火材料方面高嶺土是重要原料。在造紙、橡膠、塑料、油漆、紡織工業(yè)上及牙膏、軟膏方面常作為填充料和白色顏料。
應用[3-5]
CN201510307106.0一種沿海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防水防腐涂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甲組分和乙組分,所述甲組分與乙組分的質量配比為1:2,所述甲組分包括以下組分按質量份數(shù)配成: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體90~120份;增稠劑0.5~1.5份;去離子水5~20份;負載鋅納米碳纖維10~20份;所述乙組分包括以下組分按質量份數(shù)配成: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8份;分散劑0.5~5份;消泡劑0.2~0.8份;去離子水10~30份;超細滑石粉10~40份;高嶺土10~40份;鐵紅10~30份;甲基膦酸二甲酯0.8~1.2份;磷酸鋅5~10份。本發(fā)明制備的涂料具有很強耐鹽霧特性,該涂料可刷涂在木質古建筑表面起到防護作用,在沿海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保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CN201510307116.4公開了一種重工業(yè)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耐酸性涂料,由質量比為1:2~1:4的組分和第二組分構成,所述組分包括按質量份數(shù)計的如下成分: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體90~120份、觸變劑0.5~1.5份、水5~20份、耐酸劑10~20份;所述第二組分包括按質量份數(shù)計的如下成分: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8份、分散劑0.5~5份、消泡劑0.2~0.8份、水10~30份、超細滑石粉10~40份、高嶺土10~40份、鐵紅10~30份、甲基膦酸二甲酯0.8~1.2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重工業(yè)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耐酸性涂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方法。本發(fā)明的涂料適用于木質古建筑的外墻防水、防酸腐蝕施工、室內防水、防酸腐蝕施工。
CN201510307136.1公開了一種長江中下游潮濕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及其制備方法,由甲乙兩種組分按照質量配比為1:2配比構成,按質量份數(shù)計,所述甲組分包括以下組分和含量: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體90~120份,觸變劑0.5~1.5份,去離子水5~20份;按質量份數(shù)計,所述乙組分包括以下組分和含量: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8份,分散劑0.5~5份,消泡劑0.2~0.8,去離子水10~30份,超細滑石粉10~40份,高嶺土10~40份,鐵紅10~30份,甲基膦酸二甲酯0.8~1.2份,納米氧化銀防霉劑10~20份,植物防蛀劑4~8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該涂料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涂料具有防水、防火、防霉和防蛀的功能,且綠色環(huán)保。
漂白方法[6]
高嶺土無酸漂白工藝方法,包括:混入藥劑:將保險粉加入至經(jīng)除砂、分級后的弱堿性高嶺土礦漿中,攪拌混合至均勻,得到高嶺土礦漿漿料;靜態(tài)漂白:將高嶺土礦漿漿料置于儲漿裝置內靜置,進行充分的漂白反應,得到高嶺土礦漿第二漿料;離子交換:將高嶺土礦漿第二漿料置于離子交換攪拌裝置內,加入固體離子交換劑,緩慢攪拌進行離子交換,得到高嶺土礦漿第三漿料;固液分離:將高嶺土礦漿第三漿料置于固液分離裝置,對高嶺土礦漿第三漿料中的吸附Fe2+的固體離子交換劑進行分離,得到分離后的高嶺土礦漿。該高嶺土無酸漂白工藝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易于操作、實用性強、成本較低,且環(huán)保安全的特點,實現(xiàn)了無酸漂白的目的。
主要參考資料
[1] 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化學·化工
[2] 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
[3] CN201510307106.0一種沿海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防水防腐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4] CN201510307116.4重工業(yè)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耐酸性涂料、制備方法及應用方法有權-審定授權
[5]CN201510307136.1一種長江中下游潮濕環(huán)境木質古建筑防霉防蛀涂料
[6]CN201010540283.0高嶺土無酸漂白工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