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堿性藍 17又名甲苯胺藍O,3-氨基-7-(二甲基氨基)-2-甲基酚噻嗪-5-鎓氯化物,縮略表達為TBO,其分子式與分子量分別為C15H16ClN3S,305.83。常溫常壓下,堿性藍 17可以穩(wěn)定存在,呈藍色至深綠色粉末狀物質,有古銅色光澤。溶于水(3.82g/100ml),呈藍紫色溶液,微溶于乙醇(0.57g/100ml)呈藍色,極微溶于氯仿,幾乎不溶于乙醚。
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劑極性,溫度和pH對堿性藍 17(TBO)顏色和吸收光譜的影響。實驗發(fā)現,溶劑極性,染料的聚集作用,不同pH條件產生的染料分子質子化或OH加合物可造成染料顏色和λmax變化。實驗也證明TBO在堿性條件下不產生脫甲基產物,所產生的不穩(wěn)定OH加合物對苯萃取TBO的過程有催化作用,而在此過程中OH加合物發(fā)生離解[1]。
應用
堿性藍 17是一種生物異染染料、氧化還原指示劑,適用于各種組織學染色,特別是肥大細胞和軟骨細胞。作為一種堿性的醌亞胺染料,堿性藍 17可以高度結合組織內的酸性物質,將細胞核染成藍色,多糖染成紫色,并提高組織玻片染色圖像的清晰度。
組織學染色
以正常育齡婦女子宮內膜為實驗標本,在光鏡下觀察放置節(jié)育環(huán)與未置節(jié)育環(huán)的子宮內膜中肥大細胞的數量及其分布情況,為探討節(jié)育環(huán)出血機理的研究提供依據。用傳統(tǒng)的染色技術,如堿性藍 17(單方),奧辛藍芷紅,中性紅等染色方法,均難顯示子宮內膜中的肥大細胞,而且其染色時間長,染色很不穩(wěn)定。為此,對堿性藍 17方法進行了配方的改進,可以取得較理想的結果。改進后的染色方法配方簡單,使用方便,染出的肥大細胞結構清楚,顏色鮮艷[2]。
核糖核酸測定
實驗研究吩噻嗪類染料堿性藍 17與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譜,在pH 10~11的范圍內,加入DNA導致堿性藍 17共振光散射增強,在 350nm處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強峰,其強度與DNA濃度呈線性關系。據此可以建立一種測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用于合成樣品中DNA的測定[3]。
電化學
用循環(huán)伏安法在玻碳電極上電沉積一層穩(wěn)定的堿性藍 17聚合物膜,研究這層膜在0.2mol/L磷酸緩沖溶液(pH6.86)中的電化學性質,并且考察了該膜修飾的玻碳電極對煙酰胺輔酶(NADH)的電催化作用,用旋轉圓盤電極測量了NADH在該修飾電極上的催化反應常數。實驗發(fā)現,在該修飾電極上,NADH氧化峰電位比未修飾的玻碳電極負移了450mV,且其催化反應速率常數為3.5×103L·mol-1·s-1,說明堿性藍 17聚合物膜對NADH有良好的電催化作用[4]。
光敏劑
以牙周病病人下前牙區(qū)取齦上菌斑為反應材料進行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在相同的光波長、光劑量、光強度和光照時間下,1.0mg/mL的堿性藍 17的滅菌效果最好,滅菌率為79%。也就是說,以甲苯胺藍為光敏劑的光動力療法對齦上菌斑有滅菌作用[5]。
有關研究
阪崎腸桿菌(又叫阪崎克羅諾桿菌,Cronobacter sakazakii,C.sakazakii)主要存在于食品如蔬菜、奶酪、肉和奶粉中,能夠導致嬰幼兒奶粉感染事件的發(fā)生。實驗采用比濁法、平板計數法研究阪崎腸桿菌在玻璃表面生物膜形成影響因素及超聲波對其去除作用效果;采用堿性藍 17為光敏劑,運用響應面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的光動力滅菌技術條件進行優(yōu)化;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光動力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細胞的損傷效果及形態(tài)變化;研究殼聚糖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對光動力滅菌效果的影響。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培養(yǎng)條件可影響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的形成。在37℃,pH 7.5,鹽度2.5%的條件下有利于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的形成;CaCl2(0.50%)、MgCl2(1.50%)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顯促進作用;Cu2+(1.50%)、EDTA(2.5%)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2)超聲波處理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去除作用效果顯著。超聲波處理能夠使玻璃表面上附著的阪崎腸桿菌生物膜脫落,超聲波處理初始溫度30℃,時間14 min條件下去除效果最好。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可直接觀察到超聲波處理后蓋玻片上阪崎腸桿菌生物膜活菌數量變化,可證實和評價超聲處理對玻璃表面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的去除效果。(3)堿性藍 17介導的光動力滅菌技術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滅活作用效果顯著。通過響應面曲線分析,篩選出優(yōu)化的光動力滅菌條件為:孵育時間20.5 min,堿性藍 17濃度56μg/mL,光照時間30.5 min,活菌數Log10(CFU/cm2)的理論值為3.44。(4)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能從菌的熒光顏色觀察光動力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細胞的滅菌效果。當光照時間延長時,細胞表征出較多的紅色熒光,表明滅活效果顯著。掃描電子顯微鏡可顯示出滅菌后細胞形態(tài)變化,使用響應面優(yōu)化的條件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進行滅菌后,細胞內陷,且部分細胞會破損并有內容物溶出。(5)殼聚糖對阪崎腸桿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殼聚糖對已成熟的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殼聚糖可以促進堿性藍 17的滲透作用,增大滅菌效果。
因此,將殼聚糖與光動力滅菌技術聯用可能開發(fā)成一種能有效去除生物膜的滅菌技術,并應用于食品領域。堿性藍 17介導的光動力滅菌技術可有效控制阪崎腸桿菌生物膜,與其相關的光動力滅菌技術對食品安全尤其是乳制品加工安全具有潛在應用價值[6]。
參考文獻
[1]賈海順,劉愛國.溶劑極性和pH對甲苯胺藍O溶液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 30(2):4.DOI:CNKI:SUN:BSDZ.0.1994-02-019.
[2]楊建平.甲苯胺藍顯示子宮內膜肥大細胞的改進染色法[J].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 1987(1):75-75.
[3]肖錫林,王永生,李貴榮,等.甲苯胺藍共振光散射法測定納克級脫氧核糖核酸[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4, 24(2):4.DOI:10.3321/j.issn:1000-0593.2004.02.019.
[4]袁軍華,陳艷玲,王修中,等.煙酰胺輔酶在聚甲苯胺藍膜修飾的玻碳電極上的電催化氧化[J].分析化學, 2004, 32(001):53-55.DOI:10.3321/j.issn:0253-3820.2004.01.013.
[5]欒秀玲,秦艷利,白雪峰,等.甲苯胺藍為光敏劑的光動力療法對齦上菌斑滅菌效果的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8.DOI:CNKI:SUN:YTYS.0.2008-02-010.
[6]楊璐環(huán).阪崎腸桿菌生物膜形成影響因素及甲苯胺藍O光動力滅菌作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9.DOI:10.27167/d.cnki.gjinu.2019.0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