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名為楝實,列為下品。川楝子提取物來源于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主要產(chǎn)于中國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產(chǎn)者質(zhì)量。
形態(tài)
2015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對川楝子的形態(tài)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 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 條縱棱,內(nèi)分6~8 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
性能
川楝子提取物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
川楝子提取物可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主治肝郁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等癥。
炮制及解毒方法
川楝子炮制方法有多種,現(xiàn)代炮制方法如下。
凈制。除去雜質(zhì),剝?nèi)テぃ∪馊ズ?,用時搗碎。
清炒。取凈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黃色時,取出,放涼,篩去碎屑。
砂燙。將粒徑為2mm的砂置熱鍋內(nèi),用武火加熱至近紅,滴入適量桐油,攪拌均勻,直至油被吸收,砂呈靈活狀態(tài)時,投入切成厚片或砸成小塊的川楝子,快速翻炒,炒至表面呈焦黃色,傾入篩中,篩出砂子,攤開,放涼。
蒸制。洗凈的川楝子果實,置專用的密閉式蒸鍋內(nèi),加溫至120~150℃,蒸10~15分鐘,使果皮稍軟為度,出鍋,趁熱用萬能轉盤切藥機加送料斗,以放寬的刀口切3~6mm厚片,用藥量15%的食醋拌勻,潤1小時左右,使醋侵入藥片后,用電動炒制轉鍋,加溫至60~70℃,投入定量的藥片,再加溫至100~120℃,炒制10分鐘,至外果皮呈焦黃色,出鍋,干燥后成包。
酒炒。川楝子5kg,黃酒1.5kg,以酒拌勻,置罐中蒸8小時至酒盡為度。
輔料炒。輔料種類很多,最多的是麩子和巴豆,還有用牡蠣炒、斑蝥炒等。
麩炒為川楝子去皮與子,與麩同炒;巴豆炒為同巴豆慢火炒至微紫色,去巴豆不用;斑蝥炒為取川楝子肉,斑蝥九枚去翅足,同炒,少時,去斑蝥候冷用;此外還有巴豆及麩與川楝子同炒、麩及巴戟天與川楝子同炒、加鹽與茴香同炒等不同制法。
童便制。以童子小便浸泡一宿,文火煮爛,去核焙干。
鹽炙。切片,用鹽量為100︰2~100︰3,多先以鹽水拌潤后炒,也有邊炒邊噴淋鹽水者,火候同清炒法,也有的炒至黑色。
醋炙。用醋比例100︰10~100︰15,炙法同鹽炙法。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川楝子提取物中主要成分是三萜類、揮發(fā)油、黃酮類、脂肪酸、酚酸類和多糖等化合物。
1.對心血管的作用
川楝素提取物可以使離體蛙心收縮節(jié)律異常,持續(xù)1小時之后可以自動恢復,靜脈注射川楝素對家兔心血管系統(tǒng)無明顯影響。川楝素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細胞的電壓依賴Ca2+通道,川楝素不可逆性地增大Ca2+電流,對L型鈣通道的易化效應是通過改變通道電壓敏感性和延長通道開放時間實現(xiàn)的。
2.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川楝素可以使離體和在位的兔腸的肌張力增加,并且在較高濃度時還可使腸肌呈痙攣性收縮,同時這種作用并不被阿托品所阻斷,可被抑制組胺釋放的苯海拉明對抗,由此提示川楝素對腸肌有組胺樣或/和組胺釋放作用。
3.抗菌、消炎、鎮(zhèn)痛作用
體外法實驗研究表明,川楝子的水提物對堇色毛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從油中分離出的成分有明顯的抗關節(jié)炎藥理活性,具有明顯抗組胺作用。紀青華等采用小鼠扭體法、熱板法對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進行了鎮(zhèn)痛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都有顯著鎮(zhèn)痛作用。以小鼠由巴豆油所致的耳腫進行抗炎作用比較,結果表明各炮制品均具有抗炎作用,其中以鹽制品鎮(zhèn)痛抗炎作用最強。
4.抗腫瘤作用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川楝素的抗腫瘤作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川楝素具有誘導細胞分化、抑制多種腫瘤細胞增生和凋亡作用,具有廣譜抗腫瘤效果。川楝子對人體宮頸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川楝素對人癌細胞株有強細胞毒性。川楝素提取物對人白血病K562細胞有抑制繁殖及誘導凋亡的作用。
5.抗氧化作用
賀亮等分別利用醇提和水提的方法,分別從川楝子中獲得了總黃酮和總多糖,并通過實驗研究證明,在適宜濃度下,總黃酮和總多糖均表現(xiàn)出較強的消除自由基能力,從而證明川楝子具有抗氧化能力。
6.抑制破骨細胞
周英等以活性為導向,測定川楝子提取物各部位及各組分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結果表明,川楝子活性部位及活性組分有很好的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7.驅(qū)蟲作用
本品有驅(qū)蛔蟲作用,有效成分為川楝素。低濃度(1︰5000~9000)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jié)段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運動的規(guī)律破壞,持續(xù)10~24小時。川楝素還能使蟲體三磷腺苷的分解代謝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應求而導致收縮性痙攣而疲勞,最后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qū)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