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3]
核糖核酸無論在醫(yī)藥、保健品、食品加工業(yè),還是在植物生長和防病蟲害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得到了歐美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老年化的發(fā)展趨勢,具有抗衰老作用的核酸類保健品會更加引人注目。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識逐步加強,保健品每年的銷售額已超過了300億元,品種繁多,有成百上千種,但真正符合要求的為數不多,大批偽劣或不合格的產品將會被市場所淘汰,而且,我國也正在步入老年化社會,這就為一系列核酸保健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雖然我國 核酸類保健品的品種少,占有的市場份額低,有的產品如核酸口服液還處于研制開發(fā)階段,但是這類 保健品一定會成為今后保健市場上的一顆燦爛之 星。作為臨床藥物,只要能解決好其在體內的運載及透膜能力,藥物在細胞內的穩(wěn)定性、親和力等問題。其應用前景十分誘人。在農業(yè)上,核糖核酸作為新型的生物農藥,在我國這么一個農業(yè)大國,廣泛推廣使用,完全符合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方針政萬方數據策。由于目前核糖核酸產品價格因素,限制了它的 大量使用,因此,解決好低成本生產核糖核酸是關鍵問題所在。采用新方法新工藝,提高技術水平,是大量生產核糖核酸且能夠廉價供應的途徑。
【結構】[3]
幾乎所有的tRNA都呈三葉草型二級結構:
【組成及功能】[1]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主要是由腺苷酸(AMP)、鳥苷酸(GMP)、胞苷酸(CMP)和尿苷酸(UMP)四種核糖核苷酸組成的多核苷酸鏈。RNA中的核苷酸之間和DNA一樣,以3′,5′-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多核苷酸鏈鏈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為RNA的一級結構。RNA基本上以單鏈狀態(tài)存在。RNA單鏈上某些區(qū)段由于自身回折可形成堿基配對:鳥嘌呤與胞嘧啶配對(G≡C); 腺嘌呤與尿嘧啶配對(A=U),從而構成局部雙螺旋結構。另一些未配對的區(qū)段形成突環(huán)。此即RNA的二級結構。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都含有三類主要的RNA:核糖體RNA(rRNA)、信使RNA(mRNA)和轉移RNA(tRNA)。rRNA按其沉降系數(S)劃分為多種。原核生物中有三種:23S rRNA、16S rRNA和5S rRNA;真核生物中有四種:28S rRNA、18SrRNA、5.8S rRNA和5S rRNA。rRNA是構成核糖體的成分。核糖體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部位。mRNA種類很多,分子大小極不相同,分子量在2.5×(104~106)。mRNA是以DNA的某一片段為模板合成的,并帶有該段DNA的遺傳信息。
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起模板作用。tRNA種類較多,在細胞質中以游離狀態(tài)或與氨基酸相結合的狀態(tài)存在,每種氨基酸都有1至幾種與之特異結合的tRNA。tRNA通常由73~93個核苷酸組成。tRNA中含有很多修飾堿基,如各種甲基化堿基、假尿嘧啶(ψ)及二氫尿嘧啶(D)等。在tRNA中由某些堿基配對形成莖,未配對的堿基形成環(huán)。tRNA的5′-端是被磷酸化的。3′-端為CCA,是結合氨基酸的部位。tRNA的反密碼子環(huán)中間的三個堿基組成反密碼子,按堿基配對的原則識別mRNA上的密碼子。tRNA的主要功能是攜帶活化的氨基酸,并將它運到與核糖體結合的mRNA的相應密碼子處,用來合成蛋白質。近年來發(fā)現酵母苯丙氨酸t(yī)RNA的三級結構為倒L型。中國科學家于1981年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yī)RNA。
【應用】[3][4][5]
1. 醫(yī)藥上的應用
免疫核糖核酸是動物體 內一種具有轉移免疫性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種 重要的免疫觸發(fā)劑或免疫調節(jié)劑。通過用肉瘤免疫綿羊制取的淋巴細胞核糖核 酸對大鼠進行實驗,發(fā)現核糖核酸能抑制大鼠同一 腫瘤的生長,甚至消除,首次證實了免疫核糖核酸 能傳遞免疫信息。把從免疫羊肝中提取得到的免疫核糖核酸做成制劑注入體內,發(fā)現對腫瘤與癌癥有明顯的療效并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未出現不良的副作用;從脾臟中 提取得到的免疫核糖核酸直接制成針劑注入體內,可激活人體的A 細胞的活性,同樣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對于一些與人體免疫功能 下降有關的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慢性乙型肝炎等,以及如胃癌、乳腺癌、大腸癌、鼻咽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有顯著的療效。雖然免疫核糖核酸在國內外都已經用于臨床治療,但是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在生產工藝及活性測定等方面仍然存在 一定的問題,給推廣使用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另外,從微生物或動物器臟中提取的核糖核酸 用作臨床藥物的應用研究也較多,如由酵母提取出來的核糖核酸制成片劑,用來治療黃疸型肝炎,在服用期間不用其他的保肝藥物,經臨床觀察,無不良藥物反應,且治療的效果十分明顯; 從豬肝里提取的核糖核酸可用于治療慢性肝炎及其它肝臟類疾病,大部分病人服用后,免疫力有很大提高,食欲增強、體重增加、病情減輕或消除。近年來,反義核酸的研究更加引人矚 目。通過對核酸骨架、核糖、堿基及在末端引入各種基團后用于治療,能夠高效準確地作用于靶細胞,抑制腫瘤或病毒細胞基因的轉錄與翻譯,用量少,作為新型的腫瘤治療用藥,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作為重要的醫(yī)藥中間體,核糖核酸降解后得到的核苷酸、核苷及堿基都是用途廣泛的藥物,它們的衍生物在抗腫瘤和抗病毒方面的應用則更為顯著,如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至今人類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抗病毒、抗腫瘤藥物;"氟尿嘧啶可抑制合成酶,用于固形癌的治療;鳥嘌呤具有促進視紫質代謝、明目的功能,胸腺嘧啶對促進腦磷脂代謝、治療腦外傷、腦血栓有一定的作用。
2. 保健和食品上的應用
科學研究證明人體的衰老與體內合成核酸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加,合成核酸的 能力會逐漸減弱,造成體內核酸及組成成分的不足,產生人體各種衰老現象,如皮膚衰老、機體疲勞、記憶力下降等。假如這時人體核酸攝入量不足,就會導致核酸缺乏癥,引起人體免疫功能的退化和老化,損害人體的免疫功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把核糖核酸及其他核酸類物質相配合制成保健品,或添加到食品中去制成功能性食品,有利于人體補充核酸,使核酸代謝處于旺盛狀態(tài),可以達到抵抗衰老,延長人體壽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及治療疾病的目的。如現有的核酸口服液,藥理學實驗證明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無明顯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采用新 萬方數據 的核酸膳食治療高血脂癥,對降低高血壓、高血脂,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病效果十分明顯,而且該療法從生成蛋白質的核酸入手,加上以合理營養(yǎng)平衡 膳食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日本就把核酸廣泛地應用于保健品,飲食服務,食品加工及家庭烹調上,核酸類物質的廣泛使用使日本人的體質大大的增強,平均壽命也大幅度提高。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也開始研制核酸類保健品及調料。是以北京南方生物資源研究所開發(fā)的來福核酸調味品、食品添加劑美味素、美味增強劑、超級調料及生命素為標志的核酸飲食療法,掀起了新的營養(yǎng)方法。這些核酸類食品既是劃時代創(chuàng)新的美味調料,也是新一代的保健食品。它的研制成功同時標志著我國營養(yǎng)保健品從傳統(tǒng)的補品和目前的氨基酸型、微量元素型、多糖類型及維生素型等單一型發(fā)展成為以核酸類物質為主體的全營養(yǎng)劑型,標志著調味品從單一谷氨酸鈉型轉變成核酸-核苷酸-氨基酸型的全方位全劑型。這類保健品的開發(fā)與推廣,大大推動了我國保健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3.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核糖核酸有很重要的意義。核糖核酸及其降解物的衍生物作為抗菌素,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菌的農藥,這類農藥對人體無毒害,對環(huán)境無污染。在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的當今,對這類農藥的開發(fā)與大規(guī)模的推廣利用十分具有社會價值。核糖核酸及其水解物可作為促進作物生長、結果的生長素,在一些作物如水稻、柑桔、蔬菜上使用,起到了明顯增產的效果。添加到一些化妝品中,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有滋潤皮膚的作用。然而,國內在這些方面的應用研究則顯得相當落后。
【制備】[3][5]
目前,直接用微生物發(fā)酵法生產核糖核酸,雖然在產率上已具有了工業(yè)化的價值,但是因核糖核酸是大分子物質,發(fā)酵液的粘度高,要提取發(fā)酵液中的核糖核酸在技術上目前仍然有很大難度,至今也未完全實現工業(yè)化生產。從微生物中提取核糖核酸是目前工業(yè)生產上最為實際和有效的方法,特別在一些發(fā)酵液和其它生產廢液、廢渣中通常有 一些富含核糖核酸的菌體,經常會作為廢物排放,這樣不但會污染水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也是資 源的一大浪費,利用這部分廢棄的菌體提取核糖核酸可變廢為寶,不僅使資源利用充分,而且有利于環(huán)境的治理。如從味精生產廢液中的菌體提取核糖核酸產品。
制備核糖核酸的方法主要有鹽法、堿法、苯酚法。前2種方法生產得到的核糖核酸,可以直接用作生產核苷酸的原料。鹽法是工業(yè)生產上從酵母等一些微生物提取核糖核酸最常用的方 法。苯酚法在工業(yè)上主要是用于動物器臟核糖核 酸的提取,與前述的方法不同,在提取的過程中不需加熱,制得的核糖核酸具有生物活性,該類核糖核酸在臨床上作為針劑應用為多。國外近些年在提取核糖核酸的技術上不斷地在改進,并申請了相關的專利,我國福建莆田糖廠開發(fā)的優(yōu)質核糖核酸生產工藝,工藝流程簡單合理,產品的純度高,每年有幾十噸銷往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南京化工大學也開發(fā)出新的工藝流程和制備核糖核酸的方法,有望在近期實現產業(yè)化。
【主要參考資料】
[1] 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獸醫(yī)卷 上
[2] 董再珍, 王龍. 核酸對機體作用的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 1995, 30(12): 725-727.
[3] 朱才慶, 徐炎炎, 應漢杰, 等. 核糖核酸的應用與制備[D]. , 2001.
[4] 吳莉莉. 低濁度核糖核酸生產工藝技術[J]. 廣西輕工業(yè), 2000 (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