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酸酐作為共聚小單體已被廣泛應用于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中,同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相比,馬來酸酐(MA)價格相對便宜;酸酐在堿性環(huán)境中水解生成雙羧基,也賦予了聚羧酸減水劑緩釋功能和更強的極性。本文主要總結了MA二元/多元共聚的工藝特點,為其聚合工藝設計給出了建議.
馬來酸酐的聚合活性
MA不能自聚,但卻能同眾多單體進行共聚,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MA與苯乙烯的共聚/交替共聚.同聚羧酸常用的聚醚大分子單體(APEG,HPEG,TPEG)相比,馬來酸酐聚合活性偏低,相較而言大單體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聚/共聚傾向.所以同AA等其他小單體相比,馬來酸酐系減水劑的制備工藝特點迥異。
馬來酸酐的二元共聚工藝
徐南詳細研究了MA同TPEG的二元共聚工藝對聚合反應過程以及產(chǎn)品性能的影響.由于MA的活性特性,其共聚的投料方式選擇多樣,但他們對聚合過程和產(chǎn)物性能的影響卻存在很大差異.
從1(a)可以看出,當全部單體打底時,其轉化率曲線成典型的S型,聚合物的分子量從2萬隨著反應的進行一路飆升到12萬,聚合物轉化率達到80%左右.當單體全部打底時,單體濃度較高,聚合反應劇烈,體系粘度增長迅速,自由基難以雙基終止所以分子量越來越大反應速率越來越大,但當單體濃度變低后聚合速率變慢甚至反應終止.該工藝大單體和MA均會有不小的殘留.
從圖1(b)中可以看出,采用MA滴加時,聚合物的分子量穩(wěn)定,維持在2萬左右,但單體的最終轉化率較低只有60%.由此可以看出,滴加工藝可以有效控制單體濃度從而控制聚合物分子量.但是大單體同MA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滴加MA會使前期大單體大量消耗,以至于到后期大單體含量不足,MA不能進行聚合反應.該工藝會殘留大量的MA單體.
從圖1(c)中可以看出,采用勻速大單體滴加工藝,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單體轉化率(90%)都有提高.從圖中可以看出,聚合物分子量先增加后減少,這主要體系濃度,大單體的濃度變化以及大單體鏈轉移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初始,大單體濃度低聚合反應的鏈轉移效應低,所以聚合物初始分子量高于大單體在底料的工藝;接著,隨著體系粘度的增加,雙基終止困難,聚合物分子量增加;然后,大單體的濃度不斷增加,鏈轉移效應越來越明顯,分子量開始越來越低.由于大單體活性較高,采用大單體滴加工藝,會使更多的MA參與反應提高單體的轉化率.
從圖1(d)中可以看出,采用變速大單體滴加工藝,聚合物的分子量基本穩(wěn)定.這是由于前期滴加更多的大單體,鏈轉移效應增加,前期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聚合工藝下,聚合物酸醚比的分布情況不一樣.當單體全部打底時,其酸醚比從初始的2左右一直增加到8左右.這是因為聚合前期,大單體含量相對較高,而隨著反應的大單體的消耗,大單體濃度越來越來低,所以酸醚比不斷升高.當MA采用滴加工藝時,其初始酸醚比更低;這是因為此時大單體的濃度更高。當采用大單體滴加工藝時,聚合物酸醚比變得相對平均。當大單體勻速滴加時:MA的初始相對濃度較高,所以其初始酸醚比較高;隨著MA的消耗,其濃度下降,所以酸醚比也開始降低;隨著反應進行,體系粘度開始增加大單體的反應活性下降,所以后期聚合物酸醚比又進一步增加。當大單體變速滴加時,通過前期滴加較多的大單體,使聚合物前期的酸醚比降低,同時由于較強的鏈轉移效應也降低了體系粘度,避免了后期酸醚比明顯增加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整個聚合反應過程生成的聚合物酸醚比更加平均。
綜上所訴,MA酸酐同大單體相比,活性較低。當單體都在底料時,單體的轉化率較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和酸醚比分布較寬。當僅大單體在底料里MA采用勻速滴加時,單體的轉化率更低,酸醚比分布也較寬,但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變窄。而當MA在底料大單體滴加時,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酸醚比分布都更加均一,同時單體轉化率也進一步提高。大單體的變加滴加工藝,各項參數(shù)最穩(wěn)定/均一。
同時使用性能測試也證明,大單體的變速滴加工藝生成的產(chǎn)品的減水和保持性能都。所以針對MA的二元聚合,采用MA打底大單體前快后慢的變速滴加工藝。
馬來酸酐的多元聚合工藝
有馬來酸酐的二元共聚可知,要想獲得較高的單體轉化率,均一的酸醚比和分子量則必須采用大單體滴加工藝。但是大單體溶液體積大,粘度大,其滴加工藝更耗能更復雜,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和難度。
所以針對馬來酸酐系減水劑,通常通過引入額外小單體改進聚合工藝提升聚合物性能。常用的額外單體有AA,M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磺酸鈉(SMAS)等。同大單體和MA相比,額外引入的單體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對于馬來酸酐的多元聚合,其聚合工藝一般如下:大單體和MA直接作為底料,額外單體通過滴加的形式加入到反應體系。該工藝可以大大提高單體的轉化率,使具有更高的MA/大單體比例的聚合物制備成為可能。當然額外單體的量不能太大,而且滴加速度不能過快,以防額外單體均聚。
通過額外單體的引入,馬來酸酐系減水劑的生成工藝簡化為常規(guī)聚羧酸減水劑的生產(chǎn)工藝一樣。
[1] 徐南. 聚合工藝對聚羧酸減水劑反應過程及分散性能的影響[J]. 新型建筑材料, 2017: 116-119.
來源:concrete admixture混凝土外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