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別稱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等,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中醫(yī)藥上以果實入藥,具有破積、逐水、涌吐痰涎的功效,但有小毒,須慎用。功效有瀉寒積、通關(guān)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fēng)、喉痹、惡瘡疥癬。
適應(yīng)癥
1、寒積便秘:巴豆辛熱,能峻下冷積,開通腸道閉塞。可單用巴豆霜裝入膠囊服,或配大黃、干姜制丸服,適用于寒邪食積,阻結(jié)腸道,大便不通,腹?jié)M脹痛,病起急驟,氣血未衰者,如三物備急丸。
2、腹水臌脹:巴豆峻瀉,有較強的逐水退腫作用,用治腹水臌脹,可用巴豆配杏仁為丸服。近代用巴豆配絳礬、神曲為丸,即含巴絳礬丸,用治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3、喉痹痰阻:巴豆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氣道、呼吸困難,甚則窒息欲死者,可單用巴豆,去皮,線穿納入喉中,牽出即蘇,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嘔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癥狀得以緩解。
4、癰腫未潰:巴豆外用有蝕腐肉、療瘡毒作用,治癰腫成膿未潰者,常與乳香、沒藥、木鱉子等熬膏外敷,以蝕腐皮膚,促進破潰排膿。治惡瘡,單用本品炸油,以油調(diào)雄黃、輕粉末,外涂瘡面即可。
作用
1、下泄作用:巴豆是一種類似于番瀉葉的藥,其實主要作用就是額可以有效的祛痰和全身性的去水腫。
2、鎮(zhèn)痛作用:巴豆服用后能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同時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種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劑。
3、抗癌作用:巴豆含有促癌成分,但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質(zhì)。
4、抗菌作用:巴豆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流感桿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注意事項
1、服巴豆時不宜食熱粥、飲熱開水等熱物,以免加劇瀉下。服巴豆后如瀉下不止者,用黃連、黃柏煎湯冷服?;蚴忱渲嘁跃徑?。
2、體弱者及孕婦忌用巴豆,巴豆不宜與牽牛子同用,巴豆不能跟田螺一起食用。
3、內(nèi)服巴豆應(yīng)正確炮制,壓油,加熱成霜方可應(yīng)用。巴豆霜入丸、散劑不可細嚼,應(yīng)舌服。
4、如果患者在日常沒有必要盡量不要服用,一般很少人拿來當(dāng)食材。
巴豆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杏仁,溫寒逐水,降痰破結(jié),常用于治療大腹水腫之證。
2、配大黃、干姜,干姜性溫,與巴豆相合用于攻逐寒積,其祛寒開結(jié)之力更強。大黃苦、寒,與巴豆相配,寒熱對消,只取其滌蕩腸胃,推陳致新之功,以增強巴豆峻下通閉的力量。大黃尚能制巴豆毒性。三者合用可攻逐寒積。
3、配降礬,可逐水殺蟲,用于蟲阻經(jīng)隧,腹大脹滿者。治療盥吸蟲病晚期腹水尤效。
巴豆有什么副作用?
1、巴豆本身藥性比較強烈,患者在日常如果不必要盡量不要服用,其毒性容易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
2、巴豆對皮膚粘膜及消化道均有強烈刺激作用,對腸肌有興奮作用,可產(chǎn)生劇烈腹瀉,并有催吐作用。如在加工中接觸已去殼巴豆、巴豆霜、巴豆油,甚至蒸煮巴豆的蒸氣,都可產(chǎn)生急性損害,出現(xiàn)皮膚水腫、水皰、眼鼻灼熱感、流淚、發(fā)炎,
3、用量過大會發(fā)生嚴重的口腔炎、咽喉炎、劇烈腹瀉、腸壁腐蝕糜爛、便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紫紺、血壓下降、休克,甚至死亡。服用巴豆油1/4滴即可見劇烈腹瀉,服0.5~1滴即有嚴重癥狀。
4、巴豆有劇毒,臨床使用宜慎重,一般可先用其它藥物,如非用巴豆,應(yīng)辨明確屬寒實便結(jié)方可投用,中病即止。臨床上將巴豆當(dāng)做一般瀉藥,泛用于大便秘結(jié)者,都可能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