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2-羥基-苯乙酸乙酯的分子式為C10H12O3,外觀是無色至淡黃色的液體,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其分子結(jié)構(gòu)中含有酯基和苯環(huán)等疏水基團,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而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差。它是一種重要的中間體,其分子中的酯基和羥基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可以參與多種有機反應,如酯化反應、取代反應、縮合反應等。
圖一 2-羥基-苯乙酸乙酯
合成
在裝有2 - 羥基苯乙酸(2-(2-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10 mmol)的圓底燒瓶中加入20 mL乙醇(EtOH),再向其中緩慢加入 0.2 mL硫酸。硫酸作為催化劑,可促進酯化反應的進行。安裝回流冷凝裝置,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回流狀態(tài),持續(xù)反應4 h。在回流過程中,乙醇和2-羥基苯乙酸充分反應,生成2-羥基-苯乙酸乙酯(ethyl 2-(2-hydroxyphenyl) acetate)和水,反應方程式如圖二所示。反應結(jié)束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使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在減壓條件下蒸發(fā)除去乙醇,以分離出反應生成的粗產(chǎn)物。由于反應中乙醇過量,通過蒸發(fā)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乙醇。向殘留的粗產(chǎn)物中加入20 mL二氯甲烷(CH2Cl2),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形成有機相溶液。將有機相溶液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用20 mL飽和NaHCO3溶液進行洗滌。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中和反應體系中殘留的硫酸,避免后續(xù)處理過程中硫酸對產(chǎn)物的影響。將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充分振蕩后靜置分層,棄去下層水相。重復用20 mL飽和NaHCO3溶液洗滌有機相一次,以確保硫酸被完全中和。再用20 mL水洗滌有機相兩次,以除去有機相中殘留的NaHCO3等水溶性雜質(zhì)。每次洗滌后都要靜置分層,分離出水相。將洗滌后的有機相轉(zhuǎn)移至干燥的錐形瓶中,加入適量的無水MgSO4進行干燥。放置一段時間,使干燥過程充分進行。使用過濾裝置,將干燥后的有機相通過濾紙過濾,除去無水硫酸鎂固體。收集濾液。將濾液轉(zhuǎn)移至旋轉(zhuǎn)蒸發(fā)儀的茄形瓶中,在減壓條件下蒸發(fā)溶劑二氯甲烷,得到2-羥基-苯乙酸乙酯,產(chǎn)率為99%[1]。
圖二 2-羥基-苯乙酸乙酯的合成
參考文獻
[1]Guo, Xingwei; Yu, Rong; Li, Haijun; Li, Zhip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vol. 131, # 47, p. 17387 - 1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