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制劑具有類似糖皮質(zhì)激素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肝臟炎癥進展,保護肝細胞,改善肝組織纖維化和肝功能[1]。同時還有退黃、解毒、調(diào)節(jié)膽紅素代謝作用,并且還有抗過敏、抗病毒、抑制氧化應激水平、中和活性氧化物等作用。如復方甘草酸苷、復方甘草酸單銨、甘草酸二銨、異甘草酸鎂等,廣泛應用于當前的肝病領域,是用于抗炎保肝治療的一線藥物之一[2]。隨著甘草酸類藥物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不斷的出現(xiàn),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甘草酸類制劑都有哪些不良反應吧。
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這是甘草酸類制劑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特征有高血壓、低血鉀、腎衰竭、水腫、肌病引起的肌肉酸痛或麻木等。該類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長期或者大量使用甘草酸制劑時,激動皮質(zhì)激素受體,發(fā)揮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3]。因此,在使用此類藥物發(fā)生低血鉀時即使大劑量補鉀也不能使血鉀快速恢復到正常水平,而是在補鉀的同時應立即停止給藥。另外,年齡是假性醛固酮癥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老年人應用甘草酸制劑發(fā)生假性醛固酮癥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因此高齡患者在用藥期間更應加強監(jiān)測[2]。
過敏反應
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過敏反應,如皮膚潮紅、顏面浮腫等。偶有發(fā)熱,嚴重可導致血壓下降、意識不清、呼吸困難、心肺衰竭等過敏性休克的癥狀。發(fā)生機制可能與甘草酸制劑的抗原性和患者的特異性體質(zhì)有關[3]。
消化系統(tǒng)反應
最常見主要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其中以腹瀉較為多見。一般對治療無影響,停藥后好轉。
神經(jīng)及精神系統(tǒng)反應
甘草酸類制劑有興奮中樞的作用,臨床表現(xiàn)為興奮、無故發(fā)笑、不能自主。個別可誘發(fā)精神病,有癲癇病史的兒童易引起復發(fā)[4]。
內(nèi)分泌紊亂
甘草酸類制劑可引起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可能會出現(xiàn)泌乳、血糖升高等癥狀。
其他
甘草酸類制劑還可能會誘發(fā)肝性腹水及肝昏迷、視乳頭水腫和雙側腮腺腫大,大劑量長期使用還可能會引起心動過速、持續(xù)性呃逆等不良反應[3-4]。
綜上所述,在使用甘草酸類藥物進行治療時,應把握好該類藥物的適應癥,合理選擇藥物,避免該類藥物的濫用。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甘草酸類藥物時應該注意其血壓、血糖及電解質(zhì)情況。而對長期治療的患者可采取階段性用藥的方式,以提高甘草酸類藥物應用的安全性并獲得更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年)[J].臨床肝膽病雜,2019,35(10):2169.
[2].甘草酸制劑肝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01:1-9.
[3]. 許妹萍,陳曉明. 甘草及其制劑的不良反應和對策分析[J]. 海峽藥學,2017,08:259-260.
[4]. 武媛媛,顧坤,高茜茜,楊非凡,劉傳鑫,李遇伯,范思邈. 甘草類制劑不良反應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藥物評價研究,2018,07:1363-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