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3]
人腸微血管內皮細胞是采用胰蛋白酶-膠原酶聯(lián)合消化法結合差速貼壁法、并通過內皮細胞專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篩選制備而來,該細胞可通過vWF/Factor VIII和CD31(PECAM)特異性抗體的免疫熒光鑒定以及DiI-Ac-LDL的攝取來鑒定。該細胞不含HIV-1、HBV、HCV、支原體、細菌、酵母菌和真菌。
人腸微血管內皮細胞
人腸微血管內皮細胞分離自腸道組織;腸道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哺乳動物的腸包括小腸、大腸和直腸3大段。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幾乎全部消化產(chǎn)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腸內進行的,大腸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通過直腸經(jīng)肛門排出體外。腸道堪稱身體最勞累的器官——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其實它的功能還遠不止此——它還是機體內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微血管是極細微的血管,管徑平均為6-9μm,連于動、靜脈之間,互相連接成網(wǎng)狀。微血管壁薄,管徑較小,血流很慢,通透性大。其功能是利于血液與組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其管壁主要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在內皮外面有一薄層結締組織。
收到細胞后,請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1.取出細胞瓶,75%酒精消毒后拆下封口膜,放入37℃,5%CO2培養(yǎng)箱中靜置6-8小時或者過夜,以穩(wěn)定細胞狀態(tài)。
2.終末分化的細胞,建議直接使用,不建議擴大培養(yǎng)。
3.待細胞狀態(tài)穩(wěn)定時準備轉孔培養(yǎng),進行實驗:
應用[4][5]
用于微血管內皮細胞對嗜中性粒細胞殺菌功能的影響研究
在研究嗜中性粒細胞的滅菌功能是否需要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激活,從而為篩選有效抗菌中獸藥奠定理論基礎。
方法:利用Transwell通透性支持物,建立了跨越大鼠腸黏膜微血管內皮細胞的中性粒細胞遷移模型。并且通過菌落計數(shù)方法檢測了血液中性粒細胞和跨內皮遷移的中性粒細胞胞內胞外殺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嗜酸乳桿菌的情況。利用酶標儀檢測中性粒細胞MMP-9的濃度和熒光測定的方法檢測了溶菌酶的活性。
結果:1、血液中性粒細胞只能吞噬細菌但并不消滅細菌。
2、LPS和HLa損傷的RIMVECs后,使跨內皮遷移的中性粒細胞喪失了胞內胞外殺菌的能力。
3、而IL-1α誘導的RIMVECs使跨內皮遷移的中性粒細胞具有胞內胞外殺滅革蘭氏陽性菌。
4、LTB4和fMLP+CytB趨化的嗜中性粒細胞胞內外殺菌效果明顯。
5、IL-1c使得跨內皮遷移的中性粒細胞MMP-9濃度和溶菌酶活性極顯著升高(P<0.01,P<0.001)。
參考文獻
[1]Engineere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via VCAM1 and E-selectin antibody-presenting alginate hydrogels[J].Marjan Rafat,Lisa S.Rotenstein,Jennifer L.Hu,Debra T.Auguste.Acta Biomaterialia.2012(7)
[2]Neutrophil Function in Small Animals[J].Shannon Jones Hostetter.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Small Animal Practice.2012(1)
[3]Emerging mechanisms of neutrophil recruitment across endothelium[J].Marcie R.Williams,Verónica Azcutia,Gail Newton,Pilar Alcaide,Francis W.Luscinskas.Trends in Immunology.2011(10)
[4]Complementary targeting of liposomes to IL-1αand TNF-α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s via th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VCAM1 and E-selectin[J].Rico C.Gunawan,Dariela Almeda,Debra T.Auguste.Biomaterials.2011(36)
[5]劉曉曄.微血管內皮細胞對嗜中性粒細胞殺菌功能的影響[D].北京農(nóng)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