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編輯 播報化學式:(CH3O)2SO2
分子量:126.132
CAS號:77-78-1
EINECS號:201-058-1
理化性質
編輯 播報物理性質
密度:1.333g/cm3
熔點:-32℃
沸點:188℃
閃點:83℃
臨界壓力:7.01MPa
引燃溫度:188℃
飽和蒸氣壓:2.00kPa(76℃)
爆炸上限(V/V):23.3%
爆炸下限(V/V):3.6%
外觀:無色至淺黃色透明液體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
化學性質
硫酸二甲酯遇堿迅速分解,遇水或濕氣時水解,在冷水中分解緩慢,產生硫酸氫甲酯和甲醇,隨溫度上升分解加快,在50℃時能生成硫酸二甲酯氣霧并水解為硫酸和甲醇。 [9] 水解反應速率常數:1.7×10-4/s(25℃,pH=7,半衰期1.15 h) [10] ,反應先生成硫酸一甲酯和甲醇 [11] ,之后進一步水解生成硫酸,并伴有放熱 [12] 。
硫酸二甲酯主要用作甲基化劑。它的甲基可以與羥基、巰基、胺基或亞胺基的酸式H原子在堿性條件下進行交換。這個反應中,硫酸二甲酯通常僅給出一個甲基 [13] 。
硫酸二甲酯與叔胺以乙腈為溶劑在常溫下進行甲基化反應形成季銨 [14] 。
硫酸二甲酯在碳酸鉀存在下,以丙酮為溶劑,70℃反應1小時,可以將酯基甲基化為甲氧基。 [15]
硫酸二甲酯用有機溶劑(甲苯或二氯甲烷)稀釋后,在用碳酸鈉調pH為9的水中,與酸于20℃反應約7小時,可以將酸甲基化為甲酯。
硫酸二甲酯與累積二烯烴在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以乙醚為溶劑,可以使累積二稀烴上的氫甲基化。 [16]
硫酸二甲酯作為一種親電試劑處理DNA時,可以使DNA甲基化,甲基化的主要部位是G的N7和A的N3,且前者甲基化百分率為后者的四倍以上 [17] 。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可在不改變DNA上下離散順序的情況下,中斷遺傳信息傳遞,從而引起形態(tài)性狀變化 [18] ,同時也會引起G與A脫落,導致DNA斷裂 [19] ,使DNA可在甲基化位置被降解。
分子結構數據
編輯 播報摩爾折射率:23.59
摩爾體積(cm3/mol):95.3
等張比容(90.2K):234.2
表面張力(dyne/cm):36.4
極化率(10-24cm3):9.35 [8]
計算化學數據
編輯 播報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0.3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4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2
互變異構體數量:0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61
重原子數量:7
表面電荷:0
復雜度:107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8]
毒理學數據
編輯 播報1、急性毒性
LD50:205mg/kg(大鼠經口)
LC50:45mg/m3(大鼠吸入,4h)
2、刺激性
家兔經皮:10mg(24h),重度刺激(開放性刺激試驗)。
家兔經眼:100mg(4s),重度刺激(用水沖洗)。
3、亞急性與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5ppm,每周6h,2周,無影響;17mg/m3,18周,MLC(最小致死濃度)。
動物染毒半年之后,可以看出對疼痛的感受性降低。
4、致突變性
DNA損傷:人淋巴細胞1mmol/L。
姐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成纖維細胞1μmol/L。
DNA加合物:人HeLa細胞5μmol/L。
程序外DNA合成:人淋巴細胞10μmol/L。
5、致癌性
IARC致癌性評論:G2A,可能人類致癌物。
生態(tài)學數據
編輯 播報1、生態(tài)毒性
LC50:7.5~15mg/L(96h)(魚)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168~672h
厭氧生物降解:672~2688h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氣中光氧化半衰期:36.5~365h
應用領域
編輯 播報硫酸二甲酯是農藥、染料、醫(yī)藥、香料工業(yè)等有機合成中廣泛應用的甲基化劑。用以制造甲酯、甲醚、甲胺等。是二甲基亞砜、咖啡因、可待因、安乃近、氨基吡啉、甲氧芐氨嘧啶、香草醛以及農藥乙酰甲胺磷等的原料。 [8] [20] 還可用作提取芳香烴類的溶劑。曾被用作戰(zhàn)爭毒劑。 [9]
農藥制造業(yè)
硫酸二甲酯可用于有機磷殺蟲劑、其他殺菌劑、其他除草劑等農藥合成等。因為硫酸二甲酯作為一種重要的烷基化劑,在有機合成中常用于代替鹵代烴作為甲基化試劑,進行O-甲基化反應和N-甲基化反應,可以用于諸如農藥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抗蚜威、氟蚜螨等殺蟲殺螨劑的合成。但是硫酸二甲酯在高度高殘留農藥方面的應用市場處于相對萎縮的趨勢,中國于2007年1月1日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種有機磷農藥在國內農業(yè)上的使用,氟蚜螨等新型高效農藥新品種,需要在技術上降低產品生產成本,而且需要做好登記產品上的推廣應用工作。 [5]
有機化工原料
硫酸二甲酯可以用于醚類、醛類等有機化工原料的合成。例如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溶劑和有機合成中間體——芳香醚,其最基本的制備方法是通過威廉姆遜合成法,其中硫酸二甲酯可作為甲基化試劑與苯酚反應合成芳香醚,主要反應歷程分兩步,首先苯酚與堿反應得到苯酚鈉,生成的苯酚鈉鹽再與硫酸二甲酯反應合成苯甲醚。該反應為非均相反應。該過程的優(yōu)點是硫酸二甲酯的價格相對其他甲基化試劑價格低廉,缺點是硫酸二甲酯的甲基化反應工業(yè)上采用低溫間歇操作法生產,導致生產效率低、能耗高、勞動強度大,而且硫酸二甲酯有較強的毒性且致癌,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工業(yè)廢水,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
染料制造業(yè)
硫酸二甲酯可用于陽離子染料、活性染料合成等。例如以硫酸二甲酯為甲基化試劑合成間甲基苯甲醚,間甲基苯甲醚主要用于以2-苯氨基-3-甲基-6-二丁氨基熒烷(ODB-2)為代表的熒烷類熱敏染料的合成。 [21]
催化劑及助劑
硫酸二甲酯可以用于合成光穩(wěn)定劑等助劑和催化劑。例如在50℃左右的環(huán)境下,往硬脂酸和三乙醇胺為原料合成的雙長鏈酯胺有機溶液中,以一定速度滴加甲基化試劑硫酸二甲酯,可以合成酯基季銨鹽,這是一種陽離子柔軟劑,這種陽離子柔軟劑有優(yōu)良的柔軟性能和較好的抗靜電性,而且能夠在環(huán)境中生物降解,比傳統(tǒng)的雙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銨柔軟劑環(huán)保。用硫酸二甲酯合成產物色澤乳白,處理織物后白度良好,織物柔軟性能良好,只是硫酸二甲酯有劇毒,合成時候需要控制好用量,避免未反應的硫酸二甲酯殘留在織物上對人造成損害。 [22]
塑料制造業(yè)
硫酸二甲酯在高分子領域可用于聚砜單體合成。也可用于塑料改性,例如硫酸二甲酯可以將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分子中的叔胺季銨化,從而在大分子鏈上引入離子,這樣可以使高分子具有一定的導電性,從而制得結構型抗靜電塑料。 [23]
日用化學產品
硫酸二甲酯在日化領域可用于照相乳劑制備、溶化,感光材料涂布,酚類、醚類、醛類香料合成,硝基麝香合成等。例如以氯仿為溶劑,緩慢往鄰苯二酚中滴加堿性硫酸二甲酯,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可以使鄰苯二酚高效轉化為愈創(chuàng)木酚,愈創(chuàng)木酚是香料香蘭素的合成原料。 [24]
醫(yī)藥工業(yè)
硫酸二甲酯可用于合成藥烴化、酰化、醚化等。 [1] 例如可以用于丙酮肟在堿性條件下甲基化為O-甲基丙酮肟,最后生成甲氧胺鹽酸鹽,這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和藥物中間體??梢杂糜跉⒕鷦┍窖蹙?/a>的生成;在藥物合成中,它可用于生產頭孢地尼、頭孢呋辛等藥物。 [25]
DNA甲基化
硫酸二甲酯可以特異性使DNA中的G甲基化,實現DNA的化學修飾,而不影響其他的,也不影響RNA,DNA甲基化以后會導致基因表達被抑制 [19] ,同時會導致被修飾的DNA在甲基化的位置斷裂,實現DNA的化學裂解 [18] ,傳統(tǒng)的DNA測序方法之一:Maxam-Gilbert DNA化學降解法,就是利用DNA化學裂解后產生一系列片段,通過判斷斷裂位置的堿基或堿基類型,從而實現DNA的測序。 [26]
中毒處理
編輯 播報急救處理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20~30 min。如有不適感,就醫(y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10~15 min。如有不適感,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就醫(y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yī)
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診斷應根據明確的接觸史,經一定潛伏期(30 min~24 h),出現眼、鼻,咽喉及呼吸道黏膜刺激腐蝕癥狀及體征。可出現皮膚灼傷,尤以組織疏松及皮膚皺褶多的部位為主,如眼瞼紅腫、陰部出現接觸性皮炎及暴露部位的水皰性皮炎,結合X線胸片及白細胞、心電圖等變化,排除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眼炎、鼻炎等其他疾病,即可診斷。慢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主要表現眼部及呼吸系統(tǒng)的慢性炎癥。
實驗室檢查
血象:血紅蛋白、紅細胞可因血容量不足、血液濃縮或因缺氧出現代償性增高;中毒初期血細胞可呈反應性升高。
胸部X片:可顯示支氣管炎、支氣管周圍炎肺炎和間質性肺水腫及肺泡水腫等征象。
血氣分析:動態(tài)血氧分壓降低,PaO2在海平面呼吸空氣<8 kPa(60 mmHg),可出現低氧血癥;急性中毒初期由于通氣過度,常出現PaCO2降低,pH值升高;中毒后期呼吸衰竭,通氣不足,PaCO2升高,pH值降低。
心電圖檢查:ST及T波改變、心率失常,偶可出現短暫的肺性P波。 [27]
急救與治療
① 迅速撤離有毒環(huán)境,到空氣新鮮處,更換衣服,并用大量稀氨水或清水沖洗皮膚或以10%碳酸氫鈉溶液擦洗身體,沖洗越早越徹底,效果越好。發(fā)生大皰按灼傷處理。有報道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效果較好。
② 及時吸氧,給予鎮(zhèn)靜、祛痰、抗過敏、解痙等藥物對癥處理。必要時面罩加壓給氧或作氣管切開。
③ 眼受污染時應在現場及早用清水和生理鹽水沖洗,然后用0.5%~1.0%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用醋酸可的松眼藥水及抗生素眼藥水交替滴眼。角膜明顯損傷時,給予球結膜下自血療法等處理,防治感染,防止虹膜睫狀體粘連和促進炎癥吸收。鼻咽部病變,給予局部堿性液超聲霧化或氧化霧化吸入,每次10mL,視病情每日2~8次,對喉頭水腫有良好療效。對肺水腫患者可噴霧吸入消泡凈。皮膚灼傷,局部用45碳酸氫鈉溶液清洗,潰瘍面用42%慶大霉素溶液濕敷。眼結膜囊每2 h一次,也可先用碳酸氫鈉甘油合劑滴眼,1次/h,共4次后;換用硫酸鋅腎上腺索合劑滴眼,1次/h,共4次;或交替使用上述兩種合劑,可減少組織破壞和刺激作用。
④ 減輕中毒反應和組織損傷,及早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采用足量、短程療法。常用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靜點。
⑤ 預防和控制感染,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加強護理,早期應用抗生素,視患者情況使用抗生素。
⑥ 改善循環(huán)功能,病情疾病控制后,給予ATP,輔酶A等能力合劑及維生素族藥物。搶救重點是對窒息、肺水腫、肺部繼發(fā)感染的防治。全身癥狀可對癥處理及采用支持療法,同時必須注意早期及時處理,防止喉水腫和肺水腫的發(fā)生。對接觸較多者早期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改善癥狀和預后均有利。
勞動能力鑒定:輕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復工作。如有明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眼部疾病、神經系統(tǒng)綜合征、消化系統(tǒng)及心臟、肝臟、腎臟損害治愈后可給予短期休息,定期復查,必要時調離原工作崗位。
危害防治
編輯 播報危險特性:化學穩(wěn)定性,可燃。在加熱和燃燒時分解釋放出硫氧化物刺激性或有毒煙霧(或氣體)。高于83℃可能形成爆炸性蒸氣-空氣混合物。蒸氣比空氣重。該物質是一種中強酸。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釋放出熱量。與濃氨水、堿、酸和強氧化劑劇烈反應,有著火和爆炸危險。不聚合。避免受熱和接觸空氣。
消防措施
預防火災和爆炸措施:禁止明火。環(huán)境溫度高于83℃使用密閉系統(tǒng),并通風。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容器突然發(fā)出異常聲音或出現異?,F象,應立即撤離。
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硫的氧化物
泄露應急處理
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qū)域劃定警戒區(qū),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q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橡膠手套。作業(yè)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穿上適當的防護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間。嚴禁用水處理。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蓋泄漏物。
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碎石灰石(CaCO3)、蘇打灰(Na2CO3)或石灰(CaO)中和。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
操作處置
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tǒng)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防護措施
職業(yè)接觸限值(中國)PC-TWA:0.5 mg/m3
職業(yè)接觸限值(美國)TLV-TWA:0.1 ppm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0.1 mg/m3
健康檢查要求:硫酸二甲酯作業(yè)工人。需進行就業(yè)前體檢,包括內科、神經科、眼科、皮膚科、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測定,心電圖檢查,肝、腎功能檢查。
職業(yè)禁忌癥
a.明顯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b.明顯神經系統(tǒng)疾病。
c.明顯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d.明顯肝、腎疾病。
e.明顯慢性結膜炎、角膜炎。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吸入防護:通風,局部排氣或呼吸防護。
皮膚防護:佩戴防護手套,穿防護服。
眼睛防護:佩戴面罩,或與呼吸防護相結合。
其他防護:工作時不得進食、飲水或吸煙。工作完畢,徹底清洗。工作服不準帶至非作業(yè)場所。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進食前洗手。 [2]
安全標識
GHS危險說明
H301:吞咽會中毒
H314:引起嚴重的皮膚灼傷和眼損傷
H317: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H330:吸入會致命
H341:懷疑引起遺傳缺陷
H350:可能導致癌癥
防范說明代碼
P201,P202,P260,P261,P264,P270,P271,P272,P280,P281,P284,P301 + P310,P301 + P330 + P331,P302 + P352,P303 + P361 + P353,P304 + P340,P305 + P351 + P338,P308 + P313,P310,P320,P321,P330,P333 + P313,P363,P403 + P233,P405和P501
物質毒性
編輯 播報毒理作用
硫酸二甲酯主要經呼吸道、皮膚、消化道吸收進入機體。硫酸二甲酯屬高毒類,臨床作用與芥子氣相似,急性毒性類似光氣,比氯氣大15倍。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并有遲發(fā)性生物效應。對眼、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對皮膚有強腐蝕作用??梢鸾Y膜充血、水腫、角膜上皮脫落,氣管、支氣管上皮細胞部分壞死,穿破導致縱膈或皮下氣腫。對眼和皮膚有腐蝕作用,皮膚接觸可引起深度壞死和愈合較慢的潰瘍,表現為灼傷,水皰,深度壞死及接觸性過敏性皮炎。 [9] 全身癥狀可有衰竭、驚厥、昏迷、麻痹及腎、肝、心等臟器的遲發(fā)性病變。硫酸二甲酯為烷化劑,可使核酸烷化而引起遺傳毒性。在細菌致突變試驗、骨髓細胞及中國倉鼠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果蠅伴性隱性致死突變試驗、小鼠淋巴瘤細胞基因突變試驗、肝原代細胞UDS試驗等中都顯示有致突變性。大小鼠于孕期吸入0.1~4 ppm的硫酸二甲酯引起植入前丟失及心血管系統(tǒng)畸形等胚胎毒性。此外,硫酸二甲酯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致癌物分類為2A(人類可疑致癌物)。大鼠吸入和皮下都可誘發(fā)局部腫瘤發(fā)生,小鼠、倉鼠吸入也可致癌,有研究顯示其具有經胎盤致癌作用。對人的致癌證據尚不充分。 [2]
作用機理尚不完全明了,它在體內水解成甲醇和硫酸而引起毒作用,硫酸對眼及呼吸道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與組織中的蛋白質反應,引起接觸面的炎癥和壞死,甲醇吸收入血可引起神經系統(tǒng)毒作用,這已由動物實驗和死亡病例的血液和內臟中檢測甲醇證實。多數學者認為是由于該物質的甲基性質,其對全身及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對某些重要的酶的甲基化作用有關,對機體組織器官有細胞毒作用,可致腦、心、肝、腎等損傷 [9] 。
毒性作用試驗數據毒性類型 | 測試方法 | 測試對象 | 使用劑量 | 毒性作用 |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類 | 97 ppm/10M |
|
急性毒性 | 經口 | 大鼠 | 205 mg/kg |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5 mg/m3,4 h |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難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紺 血液毒性——出血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100 mg/kg |
|
亞急性與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0.5 ppm,每周6 h | 無影響 |
亞急性與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7 mg/m3,18周 | 動物染毒半年之后,可以看出對疼痛的感受性降低。 [8] |
急性毒性 | 經口 | 小鼠 | 140 mg/kg |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80 mg/m3 | 嗅覺毒性——未報告 行為毒性——嗜睡 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抑制 |
急性毒性 | 經口 | 兔 | 45 mg/kg | 行為毒性——影響食物攝入量 (動物)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兔 | 53 mg/kg | 行為毒性——肌肉收縮或痙攣 皮膚和附件毒性——皮炎 (全身暴露后) |
急性毒性 | 靜脈注射 | 兔 | 50 mg/kg | 行為毒性——肌肉收縮或痙攣 |
急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32 ppm,1 h |
|
刺激性 | 皮膚表面 | 兔 | 10 mg,24 h | 重度刺激(開放性刺激試驗) |
刺激性 | 入眼 | 兔 | 100 mg,4 s | 重度刺激(用水沖洗) |
刺激性 | 入眼 | 兔 | 50 μg,24 h | 作用嚴重(標準眼刺激實驗) |
突變毒性 |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10 μmol/plate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4300 nmol/L,1 h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38 mg/L | 變異測試系統(tǒng) |
突變毒性 |
| 大腸桿菌 | 20 μmol/L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大腸桿菌 | 2 nmol/tube | 變異測試系統(tǒng) |
突變毒性 |
| 大腸桿菌 | 331 μmol/L | DNA修復 |
突變毒性 |
| 大腸桿菌 | 5 μmol/L | DNA加合物 |
突變毒性 |
| 大腸桿菌 | 65 mmol/L | 噬菌體抑制能力 |
突變毒性 |
| 枯草芽孢桿菌 | 130 mmol/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1000 ppm/13M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250 ppm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2 mmol/L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640 μg/plate | DNA修復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100 mmol/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200 mg/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微生物 | 100 mmol/L | 變異測試系統(tǒng) |
突變毒性 | 經口 | 黑腹果蠅 | 5 mmol/L |
|
突變毒性 | 經口 | 黑腹果蠅 | 3800 μmol/L | 性染色體缺失和不分離 |
突變毒性 |
| 粗糙脈孢菌 | 1000 ppm/13M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釀酒酵母 | 500 ppm/12M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釀酒酵母 | 1900 μmol/L | 基因轉換與分裂重組 |
突變毒性 |
| 粟酒裂殖酵母 | 590 μmol/L | 微生物突變性 |
突變毒性 |
| 人類淋巴細胞 | 1 mmol/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100 μmol/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人海拉細胞 | 5 μmol/L | DNA加合物 |
突變毒性 |
| 人類淋巴細胞 | 10 μmol/L | 程序外DNA合成 [8] |
突變毒性 |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50 μmol/L | 程序外DNA合成 |
突變毒性 |
| 海拉細胞 | 400 μmol/L | 程序外DNA合成 |
突變毒性 |
| 海拉細胞 | 2 mmol/L | DNA抑制 |
突變毒性 |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75 μmol/L | DNA抑制 |
突變毒性 | 未報告 | 人類 | 2 mg/m3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 人類成纖維細胞 | 1 μmol/L | 姐妹染色單體交換 |
突變毒性 | 靜脈注射 | 大鼠 | 80 mg/kg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大鼠肝 | 30 μmol/L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大鼠肝 | 100 μmol/L | 程序外DNA合成 |
突變毒性 |
| 大鼠卵巢 | 300 mg/kg | 體液分析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350 mg/kg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90 μg/m3/16W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500 μg/kg,48 h(間斷) | 微核試驗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 μg/kg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小鼠腹水瘤細胞 | 5 μmol/L | DNA加合物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經口 | 小鼠 | 20 mg/kg | DNA抑制 |
突變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 | DNA抑制 |
突變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40 μg/m3/10W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 小鼠-鼠傷寒沙門氏菌 | 2500 μmol/kg | 宿主間介試驗 |
突變毒性 |
| 小鼠腹水瘤細胞 | 10 mmol/L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 倉鼠肺 | 800 μmol/L,1 h(持續(xù)) | DNA損傷 |
突變毒性 |
| 倉鼠肺 | 40 mg/L | 程序外DNA合成 |
突變毒性 |
| 倉鼠肺 | 50 μmol/L | 細胞遺傳學分析 |
突變毒性 |
| 倉鼠肺 | 10 μmol/L | 姐妹染色單體交換 |
突變毒性 |
| 倉鼠卵巢 | 20 μmol/L | 哺乳動物體細胞突變 |
突變毒性 |
| 倉鼠肺 | 1 mg/L,1 h | 哺乳動物體細胞突變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17 mg/m3/19W-I | 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據RTECS標準) 嗅覺毒性——腫瘤 血液毒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50 mg/kg | 致癌性——可能致癌(根據RTECS標準) 致癌性——適用于指定部位的腫瘤 |
致癌性 | 靜脈注射 | 大鼠 | 20 mg/kg | 致癌性——致癌(根據RTECS標準) 生殖毒性——胎盤腫瘤 大腦毒性——腫瘤 |
生殖毒性 | 靜脈注射 | 大鼠 | 100 mg/kg,雌性受孕 15 天后 | 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兒死亡 [2] |
臨床表現
急性毒性:屬高毒類。作用與芥子氣相似。在次世界大戰(zhàn)中曾被用作化學毒劑。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入,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常經過6~8小時的潛伏期后迅速發(fā)?。ㄒ话阍?4h內),潛伏期越短癥狀越重,以對上呼吸道、眼、皮膚損害為主,伴有頭暈、頭痛、煩躁、體溫稍有升高等。可引起結膜充血、角膜水腫,并出現點狀上皮脫落。支氣管上皮細胞部分壞死,肺泡充滿炎性滲出液,最后導致中毒性肺水腫。皮膚接觸液態(tài)本品后,能引起深度壞死和愈合緩慢的潰瘍。其特征為數小時內疼痛最劇,12 h后水皰明顯增多。工業(yè)中毒通常是急性,多因吸入蒸氣所致。人接觸500 mg/m3(97 ppm)10分鐘即致死。
如急性中毒癥狀輕及持續(xù)時間短,可以恢復,無后遺癥。如急性中毒癥狀重,接觸后6~24 h內引起肺水腫,這種肺水腫可能為急性或亞急性,支氣管水腫可加重其后果。眼癥狀可能在幾天內消失,但視力減退,結合膜炎可持續(xù)相當長時間,患者可訴視力疲勞。吸入蒸氣可引起黏膜的嚴重炎癥及致死的肺損傷。對皮膚有腐蝕作用。經皮膚吸收可引起水皰、潰瘍、壞死及全身毒性。對眼有強腐蝕作用,可能引起角膜渾濁。遲發(fā)性作用包括眼、口腔及呼吸道的嚴重炎癥;全身癥狀則有衰竭、驚厥、昏迷、麻痹及腎、肝、心等的遲發(fā)性病變,可出現黃疸、蛋白尿及血尿而致死。
臨床表現分為四級:
① 刺激反應。有硫酸二甲酯的接觸史,出現眼鼻、咽部黏膜的刺激癥狀,眼結膜充血、水腫,呈“水葡萄”樣,眼流淚不止、畏光、鼻黏膜充血、水腫、流清水樣涕、鼻塞、眼和咽部刺激等而無喉部以下的呼吸道黏膜腐蝕刺激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查陽性變化。陰囊部接觸硫酸二甲酯蒸氣或液體、陰囊、包皮、陰莖、可發(fā)生明顯的水腫,出現紅、腫、痛和灼燒感,在腫大的陰囊部位可以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液接觸性、過敏性皮炎。
② 輕度中毒。在刺激反應的基礎上,出現明顯的呼吸道黏膜刺激腐蝕癥狀,如明顯的畏光、流淚、咳嗽、聲音嘶啞、泡沫痰、懸雍垂及附近出現血斑、喉頭水腫、肺部聞及異常呼吸音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實驗室檢查有一項以上陽性變化。X胸片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外周血白細胞可增多。
③ 中度中毒。在輕度中毒的基礎上,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咳嗽為間歇性陣咳,痰白色黏稠,有些病人咳痰帶血。兩肺聞及干性啰音,兩下肺可聞及濕性的啰音。個別病人懸雍垂水腫呈鐘擺狀,在病程3~7天懸雍垂或會厭上緣或咽后壁出現白色片狀假膜,一般于出現后4~10天脫落。如有大片假膜或壞死組織脫落,往往造成支氣管阻塞,肺不張,甚至發(fā)生窒息。X線胸片示化學性肺炎或間質性肺水腫,可伴有輕度心肌損害。外周血白細胞增多。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低于70 mmHg。
④ 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的基礎上,發(fā)現中毒性肺水腫,低氧血癥。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出現極度呼吸困難、心悸加重、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病重時可從口、鼻涌出。口唇及指端明顯紫紺,煩躁不安。雙肺布滿濕性啰音及哮鳴音。當化學性肺水腫未控制時,可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低氧血癥而導致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病、中毒性腎病等多臟器受害。X線胸片示肺水腫。心電圖示多導聯ST-T變化(平坦、雙向或倒置)。外周血細胞增多,或肝、腎功能異常。血氣分析:在吸入高濃度氧(大于50%)時,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0 mmHg。
呼吸系統(tǒng):輕者以上呼吸道刺激癥狀為主,有流涕、聲音嘶啞、咽喉部燒灼感。檢查可見咽喉、會咽潰裂和聲帶充血腫脹。嚴重者數小時后出現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喉頭水腫和中毒性肺水腫,氣管可有大片壞死黏膜脫落,引起窒息。可繼發(fā)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或偶見支氣管瘺而引起皮下氣腫。嚴重中毒者可發(fā)生休克,血壓下降。并可有肝、腎及心肌損害。
眼部癥狀:輕者僅有眼結膜刺激癥狀。重者經潛伏期后出現眼疼痛、羞明、流淚、異物感以及眼瞼痙攣和水腫,視物模糊,結膜充血,角膜上皮有彌漫性點狀浸潤,甚至大塊脫落,造成視覺減退或色覺障礙。
皮膚損害:主要是接觸處皮膚紅腫,點狀出血,12 h后可發(fā)展為大皰,24 h內尚有進展。嚴重時發(fā)生壞死,結締組織疏松部位如陰囊處可因間接接觸而造成損害。痊愈較緩慢。
慢性中毒:不常見,濺污皮膚或長期直接接觸,也可引起全身中毒包括眼及呼吸道。長期接觸低濃度硫酸二甲酯,主要造成對眼、鼻、咽喉或氣管的影響。常見有視覺模糊、慢性眼炎、鼻炎、喉炎和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以及肺水腫等。也可引起接觸性和過敏性皮炎及丘疹。
儲存運輸
編輯 播報儲存信息
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實行“雙人收發(fā)、雙人保管”制度。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2℃,相對濕度不超過8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8]
運輸信息
中國危規(guī)號:61116
中國危險性類別:第6.1類 毒害品
中國危險貨物標志:13
UN編號:1595
UN危險性類別:6.1
UN包裝級別:Ⅰ
歐盟危險性符號:T+
標記:R:45-25-26-34;S:53-45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guī)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qū)和人口稠密區(qū)停留 [2]
檢測方法
編輯 播報定性滴定法
1.試劑和溶液:0.5% 1,2-萘醌-4-磺酸溶液;亞硝酸鈉;氧化鈣;乙醇,5%重鉻酸鉀溶液;飽和氯化鋇溶液;孔雀綠試紙:將孔雀綠0.8 g懸浮于6 mL水中,加3 g亞硫酸鈉使其溶解,加熱再加亞硫酸鈉2 g,將溶液過濾,濾液呈黃色,將薄濾紙放在已冷的濾液中浸泡,再于空氣中干燥,剪成小條備用。
2.試驗方法
(1)外觀: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油狀液體。
(2)在微型試管中加0.5% 1,2-萘醌-4-磺酸溶液1滴和少量固體亞硝酸鈉數厘克,再加1滴試樣的乙醇溶液處理,將試管放在60℃水浴中約5 min,再加氧化鈣數厘克,約300 μg以上的甲基化合物呈藍色,較小量時呈紫色。
(3)于試管中放2~3 mL重鉻酸鉀溶液,加幾滴試樣加熱,重鉻酸鉀黃色退去,變成污綠色,用潤濕的孔雀綠試紙在試管口檢驗,有綠色出現并有甲醛味。于反應液中加2滴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雜有Cr3+的綠色。
(4)測定樣品的沸點,應在186℃附近。 [28]
儀器分析
樣品采集及處理
樣品的現場采集方法按照GBZ 159-2004執(zhí)行??諝庵辛蛩岫柞ビ萌軇┙馕枘z管采集。采樣后,封閉吸收管的進出氣口,置清潔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在常溫下可穩(wěn)定兩天。
硅膠管用混合溶液解析后,用高效液相色譜進行定量測定。參考測定條件:色譜柱25 cm×4.6 mm×5 μm C18;波長305 nm;柱溫55℃;流動相:甲醇:水=50:50;流量1 mL/min。
檢測方法及儀器設備
按照《工作場所有毒物質測定飽和脂肪族酯類化合物》(GBZ/T 160.63-2007)執(zhí)行。
采樣介質及流量:硅膠管,溶劑解吸型。短時間采樣300 mL/min,15 min。
樣品處理方法:將采樣過的前后段硅膠分別具塞試管中,各加入2.0 mL丙酮,400 mg對硝基苯酚,8 mL氫氧化鈉溶液,混勻,供測定。
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
方法正常參考值及接觸限值
按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規(guī)定,硫酸二甲酯的PC-TWA為0.5 mg/m3,超限倍數3.0。 [9]
安全信息
編輯 播報安全術語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發(fā)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立即求醫(yī)(可能時出示標簽)。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觸,使用前獲得特別指示說明。
風險術語
R25: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
R26: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吸入有極高毒性。
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傷。
R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皮膚接觸可能引起過敏。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68:Possible risk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險。
參考資料
1 李德鴻主編;江朝強,王祖兵,孫道遠副主編.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指南 第2版.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11:291
2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化學專業(yè)數據庫[DB/OL].1978-2020[2021-1-16]
3 崔敏主編.刑事證據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05:110-111
4 李嘯虎,宣煥燦總主編;席澤宗,路甬祥,楊槱,雷嘯霖學術顧問.世界科學家大辭典 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01:593
5 周衛(wèi)平.硫酸二甲酯在殺蟲殺螨劑中的應用[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06(07):28-30.
6 Eckstein A . SVHC target reached for 2012[J]. Europolitics environment, 2013(848):9-9.
7 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實施指南(試行)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2015-09-02[引用日期2021-02-23]
8 硫酸二甲酯 .物競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15]
9 匡興亞,賈曉東主編.職業(yè)中毒檢驗與臨床應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06:164-168
10 Robertson RE, Sugamori SE; Can J Chem 44: 1728-30 (1966)
展開全部
學術論文
內容來自

戚玉娟. 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 護理學雜志 》 , 2002
倪為民,周都宏,馮玉妹. 硫酸二甲酯急性中毒及其八年隨訪觀察. 《 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 》 , 1988
裴德君.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紡織品中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 《 分析試驗室 》 , 2015
白燕. 一起硫酸二甲酯中毒后遺癥的調查. 《 職業(yè)與健康 》 , 2002
蘇首勛,王全鋒,張艷玲等. 7例硫酸二甲酯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 中國職業(yè)醫(yī)學 》 , 2011
查看全部 
關鍵字: 硫酸二甲酯哪里有;硫酸二甲酯現貨;硫酸二甲酯廠家;硫酸二甲酯桶裝;硫酸二甲酯槽車;
主營魯西:正丁醇 正丁醛 異丁醛 四氯乙烯 二甲胺水溶液 二氯甲烷 甲酸 氯化芐 甲酸 三氯甲烷 一氯甲烷 有機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