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氟沙星
中文名稱 | 那氟沙星 |
---|---|
中文同義詞 | (+/-)-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5-甲基-1-氧代-1H,5H-苯并喹嗪-2-甲酸;:(+/-)-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基)-5-甲基-1-氧代-1H,5H-苯并[i,j]喹嗪--2-羧酸;那地沙星;納狄沙星;那氟沙星;(±)-9-氟-6,7-二氫-8-(4-羥基-1-哌啶)-5-甲基-1-氧代-1H,5H-苯并喹嗪-2-甲酸;那氟沙星溶液,100PPM;S-那氟沙星 |
英文名稱 | Nadifloxacin |
英文同義詞 | NDFX;Nadifiloxacin;NadifloxacinAPI;7-fluoro-8-(4-hydroxypiperidin-1-yl)-12-Methyl-4-oxo-1-azatricyclo[7.3.1.0^{5,13}]trideca-2,5(13),6,8-tetraene-3-carboxylic acid;9-Fluoro-8-(4-hydroxypiperidin-1-yl)-5-methyl-1-oxo-6,7-dihydro-1H,5H-pyrido[3,2,1-ij]quinoline-2-carboxylic acid;NADIFLOXACIN;9-Fluoro-6,7-dihydro-8-(4-hydroxy-1-piperidinyl)-5-methyl-1-oxo-1H,5H-benzo[ij]quinolizine-2-carboxylic Acid;Acuati |
CAS號 | 124858-35-1 |
分子式 | C19H21FN2O4 |
分子量 | 360.38 |
EINECS號 | 638-863-6 |
相關(guān)類別 | 喹諾酮類;小分子抑制劑;醫(yī)藥中間體;化合物;合成抗菌藥;醫(yī)藥原料藥;原料藥;原料;Intermediates &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ACUATIM;醫(yī)藥、農(nóng)藥及染料中間體;醫(yī)藥原料;化學(xué)試劑-科研試劑;化工品;日用化學(xué)品;帶圖片的產(chǎn)品;化學(xué)試劑;科研原料 |
Mol文件 | 124858-35-1.mol |
結(jié)構(gòu)式 | ![]() |
那氟沙星 性質(zhì)
熔點 | 245-2470C (dec) |
---|---|
沸點 | 624.9±55.0 °C(Predicted) |
密度 | 1.46±0.1 g/cm3(Predicted) |
儲存條件 | Sealed in dry,Store in freezer, under -20°C |
溶解度 | DMSO(少量)、甲醇(少量,加熱) |
形態(tài) | 白色至黃色結(jié)晶固體。 |
酸度系數(shù)(pKa) | 5.55±0.40(Predicted) |
顏色 | 白色至類白色 |
生物來源 | synthetic (Organic) |
Merck | 14,6345 |
InChI | InChI=1S/C19H21FN2O4/c1-10-2-3-12-16-13(18(24)14(19(25)26)9-22(10)16)8-15(20)17(12)21-6-4-11(23)5-7-21/h8-11,23H,2-7H2,1H3,(H,25,26) |
InChIKey | JYJTVFIEFKZWCJ-UHFFFAOYSA-N |
SMILES | C12=CC(F)=C(N3CCC(O)CC3)C3=C1N(C(C)CC3)C=C(C(O)=O)C2=O |
CAS 數(shù)據(jù)庫 | 124858-35-1(CAS DataBase Reference) |
那氟沙星是由日本大冢公司開發(fā)研制的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1993年以1%軟膏首次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療痤瘡(俗稱粉刺,是一種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疾病,好發(fā)于青春期),那氟沙星是一種新型的DNA拓撲異構(gòu)酶抑制劑。對G+菌、G-菌、厭氧菌等都有效,而且對產(chǎn)生b-內(nèi)酰胺酶的細菌與MRSA同樣有效,對皮膚感染主要致病菌痤瘡丙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僅為0.78mg/ml.目前使用其1%軟膏治療痤瘡和毛囊炎,療效高,有效率高達81.3%,副作用小,3946例患者中只有56例出現(xiàn)副作用,比率為1.42%左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那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濃度在所有8種抗菌素中是最小的,在濃度為2mg/L時,對所有的臨床分離菌都有抑制作用,而在其它抗菌藥已發(fā)現(xiàn)MIC50超過8mg/L的耐藥菌株。對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出現(xiàn)了更高的耐藥性。如那氟沙星MIC90為4mg/L,而其它7種抗菌藥超過了8mg/L。對痤瘡丙酸桿菌、那氟沙星、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和夫西地酸均有很強的抗菌活性,但除了那氟沙星和青霉素外,對其它抗菌藥均可產(chǎn)生抗藥性。研究結(jié)果提出那氟沙星對葡萄球菌和丙酸桿菌均有抗菌活性,表明對治療痤瘡感染有效。
所有受試者的喹諾酮類對MSSA菌株都有抗菌活性。那氟沙星的抗菌活性最強(MIC90≤0.1mg/L)。即使與抗菌活性很強的托蘇氟沙星(Tosufloxacin)和司巴氟沙星(Sparfloxacin)相比,其MIC90亦低4倍。
與MSSA相比,那氟沙星對MRSA的抗菌活性較低,但仍然是受試的喹諾酮類中抗菌活性最強的。在5年期內(nèi),那氟沙星的MIC90為1.56mg/L。而其它喹諾酮類藥的MIC90≥12.5mg/L。小鼠ig給藥那氟沙星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00mg/kg;小鼠sc給藥那氟沙星的最大耐受量大于300mg/kg。接種菌在108CFU/ml時2-5代已開始對克林霉素出現(xiàn)耐藥性,16-25代使藥物濃度從0.03μg/ml增至0.25μg/ml。在接種菌為106CFU/ml時,14-25代使克林霉素的濃度從0.02μg/ml增至0.10μg/ml。那氟沙星組的結(jié)果是接種菌在108CFU/ml時,18-25代的藥物濃度從0.3μg/ml增至2.00μg/ml,106CFU/ml 在16-25代時藥物濃度從0.2μg/ml增至1.00μg/ml。說明產(chǎn)生了耐藥性。即對那氟沙星已產(chǎn)生耐受藥的痤瘡丙酸桿菌即使使用對敏感菌有效的5倍以上藥物濃度時,亦不能抑制耐藥菌的生長。說明了痤瘡丙酸桿菌對克林霉素和那氟沙星幾乎以相同的比例產(chǎn)生耐藥性。Nadifloxacin (OPC-7251)是一種有效的具有廣譜作用的喹諾酮類外用藥物,主要針對痤瘡及其它皮膚感染。Nadifloxacin可以抑制參與細菌DNA 合成和復(fù)制的DNA促旋酶活性,從而抑制細菌增殖。 體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好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厭氧細菌都有效果。此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對于炎癥性痤瘡病變也有效果,這可能與它對炎癥前細胞因子的抑制效果有關(guān),如白細胞介素 (IL)-1α, IL-6以及IL-8 ,這些因子在痤瘡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Nadifloxacin可以抑制參與細菌DNA合成和復(fù)制的DNA促旋酶活性,從而抑制細菌增殖。體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好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厭氧細菌都有效果。此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對于炎癥性痤瘡病變也有效果,這可能與它對炎癥前細胞因子的抑制效果有關(guān),如白細胞介素 (IL)-1α, IL-6以及IL-8 ,這些因子在痤瘡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所有受試者的喹諾酮類對MSSA菌株都有抗菌活性。那氟沙星的抗菌活性最強(MIC90≤0.1mg/L)。即使與抗菌活性很強的托蘇氟沙星(Tosufloxacin)和司巴氟沙星(Sparfloxacin)相比,其MIC90亦低4倍。
與MSSA相比,那氟沙星對MRSA的抗菌活性較低,但仍然是受試的喹諾酮類中抗菌活性最強的。在5年期內(nèi),那氟沙星的MIC90為1.56mg/L。而其它喹諾酮類藥的MIC90≥12.5mg/L。小鼠ig給藥那氟沙星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00mg/kg;小鼠sc給藥那氟沙星的最大耐受量大于300mg/kg。接種菌在108CFU/ml時2-5代已開始對克林霉素出現(xiàn)耐藥性,16-25代使藥物濃度從0.03μg/ml增至0.25μg/ml。在接種菌為106CFU/ml時,14-25代使克林霉素的濃度從0.02μg/ml增至0.10μg/ml。那氟沙星組的結(jié)果是接種菌在108CFU/ml時,18-25代的藥物濃度從0.3μg/ml增至2.00μg/ml,106CFU/ml 在16-25代時藥物濃度從0.2μg/ml增至1.00μg/ml。說明產(chǎn)生了耐藥性。即對那氟沙星已產(chǎn)生耐受藥的痤瘡丙酸桿菌即使使用對敏感菌有效的5倍以上藥物濃度時,亦不能抑制耐藥菌的生長。說明了痤瘡丙酸桿菌對克林霉素和那氟沙星幾乎以相同的比例產(chǎn)生耐藥性。Nadifloxacin (OPC-7251)是一種有效的具有廣譜作用的喹諾酮類外用藥物,主要針對痤瘡及其它皮膚感染。Nadifloxacin可以抑制參與細菌DNA 合成和復(fù)制的DNA促旋酶活性,從而抑制細菌增殖。 體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好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厭氧細菌都有效果。此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對于炎癥性痤瘡病變也有效果,這可能與它對炎癥前細胞因子的抑制效果有關(guān),如白細胞介素 (IL)-1α, IL-6以及IL-8 ,這些因子在痤瘡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Nadifloxacin可以抑制參與細菌DNA合成和復(fù)制的DNA促旋酶活性,從而抑制細菌增殖。體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好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厭氧細菌都有效果。此外,研究表明Nadifloxacin對于炎癥性痤瘡病變也有效果,這可能與它對炎癥前細胞因子的抑制效果有關(guān),如白細胞介素 (IL)-1α, IL-6以及IL-8 ,這些因子在痤瘡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用途
一種喹諾酮類抗菌新藥,抗菌譜廣,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膿鏈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需氧菌和痤瘡丙酸桿菌、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療效比傳統(tǒng)的抗菌藥四環(huán)素、紅霉素、氯潔霉素好。安全信息
海關(guān)編碼 | 2933.99.7500 |
---|---|
毒性 | LD50 male, female mice and rats (mg/kg): 376.5, 420.6, 225.7, 240.5 i.v. (Hashimoto) |
更新日期 | 產(chǎn)品編號 | 產(chǎn)品名稱 | CAS號 | 包裝 | 價格 |
---|---|---|---|---|---|
2025/02/08 | HY-B0506 | 那氟沙星 Nadifloxacin | 124858-35-1 | 100mg | 300元 |
2025/02/08 | HY-B0506 | 那氟沙星 Nadifloxacin | 124858-35-1 | 10mM * 1mLin DMSO | 3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