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雙(三苯基膦)硼氫化亞銅又可寫作雙(三苯基膦)硼氫化銅(I),分子式為C36H33BCuP2, 分子量為602.97,常溫常壓下表現(xiàn)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實驗測定該化合物的部分物理性質如下:密度:1.105g/cm3;熔點:164℃(dec.)(lit.);沸點:249.7℃ at 760 mmHg;閃點:104.8℃;折射率:1.45;蒸汽壓:0.00716mmHg at 25℃。
應用
金雞納堿(奎寧)及其類似物是一類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天然手性產物,基于其空間結構復雜以及多配位點等特點,之前一直被用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不對稱反應中。近年來,隨著過渡金屬不對稱催化領域快速發(fā)展,各類新手性配體骨架的需求日益增加??鼘幖捌漕愃莆镅苌牡着潴w含有一個三級胺、一個三價磷以及一個酰胺結構(在堿的作用下可以被去質子化生成酰胺負離子),這類配體不僅可以提供氫鍵等作用,還可以與過渡金屬配位,產生手性金屬絡合物用以催化反應。雙(三苯基膦)硼氫化亞銅可用于金雞納堿(奎寧)及其類似物配體化合物的合成。例如,向裝有攪拌棒、經烘箱干燥的250ml圓底燒瓶裝入保護的肌醇底物(1mmol)、雙(三苯基膦)硼氫化亞銅(0.3mmol)、手性配體l6(0.28mmol)、碳酸銀(1mmol)、分子篩(0.2g),然后加入干燥二氯乙烷(50ml)。-10℃條件下攪拌5分鐘后加入環(huán)己基磺酰氯(1mmol)。-10℃條件下反應2天,用鋪有硅藻土的過濾裝置過濾,濾液濃縮并通過硅膠柱色譜純化(石油醚/乙酸乙酯=4/1)。得到白色固體(產率:87%,ee:88%)。以該過程為例,可以實現(xiàn)其他類似衍生物的合成。
有關研究
配體保護的金屬納米團簇因其超小尺寸(1-3
nm)和獨特的類分子性質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研究興趣。其原子級的精確結構為探索金屬納米材料表面配位化學提供了理想的模型體系,有助于我們理解配體以及內核在金屬納米團簇構筑中的作用,進一步從原子水平上揭示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某科研團隊通過配體及局部基團調控,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在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的Au/Cu納米團簇,主要探究了Au納米團簇內核結構以及配體效應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揭示了系列Cu納米團簇的內核演化過程,并通過結構調控探究了其非線性光學效應,手性和熒光等性能。進一步地,實驗開發(fā)了一種新的合成策略,引入雙(三苯基膦)硼氫化亞銅,將其作為有機膦配體的來源,同時利用其弱還原性,通過二次還原成功制備了8例在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的零價Cu納米團簇:Cu13,Cu14 (2例),Cu22,Cu32,Cu39
(2例)和Cu46。X-射線單晶衍射表明該系列Cu納米團簇的金屬內核由層狀堆積模式演化為"Cluster of
Cluster"組裝模式。其中,從Cu13依次到Cu14,Cu22,Cu32,其金屬內核呈現(xiàn)出從不完全的FCC堆積(缺失B層)到類 FCC
堆積模式的演變過程;對于 Cu39,其內核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層狀堆積結構,而是由兩個扭曲的Cu13二十面體通過"Cluster of
Cluster"的生長模式融合而成;在Cu46的金屬內核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前所未有的Cu13變形雙帽五棱柱作為基本構筑單元,3個Cu13基于"Cluster
of
Cluster"的組裝模式構筑成其金屬骨架?;贑u39-1和Cu39-2不對稱的單晶結構,探究了其溶液薄膜的非線性光學性能,這對于在原子水平上研究非晶態(tài)金屬納米簇材料在非線光學領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2]。
參考文獻
[1]劉心元 程永峰 文漢濤,金雞納堿衍生的NNP配體及其制備方法與用途.
[2]薛芳.基于有機膦的金/銅納米團簇的設計調控及其性能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