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芬達唑(oxfendazole,OFZ)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廣譜、低毒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類抗蠕蟲藥物,又稱砜苯咪唑或磺苯咪唑,為芬苯達唑硫原子上的氧化物,其化學名稱為5-苯-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于70年代初由美國新泰克斯公司最先研制成功,《英國獸藥典》(1985年版)已收載。目前該藥在國外已被廣泛用于家畜、家禽驅(qū)蟲。在國內(nèi),于1993年被農(nóng)業(yè)部批準為二類新獸藥,屬新合成藥,在中國獸藥典委員會和陜西漢江制藥廠的共同合作下研制合成了此藥。
奧芬達唑的臨床藥效
奧芬達唑已在日本、歐美等許多國家普遍使用,特別是制成脈沖釋放丸,在犢牛放牧季節(jié)用于控制牧場草地污染及預防牛寄生蟲性胃炎、氣管炎,療效顯著,對綿羊的胃腸道線蟲、絳蟲的驅(qū)蟲率達到100%,驅(qū)蟲活性比芬苯達唑高1倍。
奧芬達唑?qū)Ω嵫蝮w內(nèi)捻轉(zhuǎn)血矛線蟲等9種寄生蠕蟲治療效果較好,5mg/kg單劑量對其中7種蠕蟲蟲卵、幼蟲、成蟲均具有99.4%以上的治愈率,對另外兩種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并且對捻轉(zhuǎn)血矛線蟲等對苯并咪唑類藥物產(chǎn)生抗性的蠕蟲也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Williams(1997)研究了阿苯達唑、奧芬達唑、芬苯達唑、伊維菌素對牛的奧氏線蟲、其它胃腸道蠕蟲和肺吸蟲的治療效果。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類抗蠕蟲藥物抗奧氏線蟲活性顯著低于伊維菌素,但對其它蠕蟲和伊維菌素基本一致。
抗豬囊尾蚴病的藥物治療在以往都是失敗的,因為原有藥物低效率、高成本、副作用和需要多重劑量。Gonzalez(1996)比較了吡喹酮和奧芬達唑的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吡喹酮不能殺死全部的豬囊尾蚴,而奧芬達唑能夠殺死全部的豬囊尾蚴,且沒有檢測到副作用,在肌肉中僅留下微小的瘢痕。這是奧芬達唑次被證實是一種低廉、有效、實用、單劑量的抗豬囊尾蚴藥物。劉永潔(2000)進行了苯并咪唑類藥物對豬囊尾蚴體外作用的觀察,發(fā)現(xiàn)奧芬達唑、阿苯達唑、氟苯達唑、芬苯達唑?qū)ωi囊尾蚴均具有抑制作用。如果發(fā)現(xiàn)對人是安全的,則奧芬達唑可發(fā)展為一種有效的和便宜的抗絳蟲感染藥物。
總之,奧芬達唑作為一種新型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類抗蠕蟲藥物,在多種寄生蠕蟲的治療方面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