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6-8
中文名稱
多粘菌素 B
英文名稱
Polymyxin B
CAS
1404-26-8
分子式
C55H96N16O13
更新日期
2025/02/08 10:41:49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阿如多粘多粘菌素乙
嗜氣芽孢菌素
多粘菌素 B
阿羅多粘多勝菌素乙
英文別名
Polymyxin E see Colistinpolymyxin B 2.5sulfate entahydrate
Polymyxin B (base and/or unspecified salts)
所屬類別
生物化工:多肽常見問題列表
多粘菌素
多粘菌素(PolymyxinB)是1947年發(fā)現(xiàn)由多粘桿菌(Bacillus polymyxa)所產(chǎn)生,由多種氨基酸和脂肪酸組成的一族堿性多肽類抗生素的總稱,不同菌種所產(chǎn)生的多粘菌素,由于所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不同,又分為多粘菌素A、B、C、D、E、M。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又分為B1和B2,多粘菌素E(Polymyxin E)又分為E1和E2,多粘菌素M又稱多粘菌素甲,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二者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應用較廣,多粘菌素B多用于人用藥,多粘菌素E多用于獸用藥。分子式:C56H98N16O13.H2SO4(B1組分);分子量:1301.56
多粘菌素B常用其硫酸鹽,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有引濕性,在酸性溶液中穩(wěn)定,其中性溶液在室溫放置一周不影響效價,堿性溶液不穩(wěn)定,在醚、酮、酯、烴等有機溶劑中幾乎不溶解。
多肽類抗生素是一類抗菌作用各不相同的高分子多肽化合物。多數(shù)口投消化道不易吸收,排泄迅速,毒性小,無副作用,不易產(chǎn)生耐藥菌株,添加于飼料促進生長及其他生產(chǎn)性能效果好,是最安全的禽畜促生長抗生素之一。
化學結構
多粘菌素是一組堿性多肽類抗生素總稱,主要有A、B、C、D和E 5種,其基本結構均為類環(huán)狀十肽序列,包括一個七肽環(huán),一個三環(huán)側鏈,三環(huán)側鏈各帶有一個含氨基酸殘基端的脂肪酸尾鏈,殘基端的不同氨基酸組成導致其化學結構不全相同,是多粘菌素分型的主要依據(jù)。只有多粘菌素B和E用于臨床,多粘菌素B和E僅有一個氨基酸的差異,多粘菌素B的6號位上是苯丙氨酸,E是亮氨酸。
![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化學結構](http://m.is0513.com/NewsImg/2020-10-23/2020102311214246744.jpg)
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化學結構
多粘菌素E(常稱為粘菌素)的劑量描述方式主要有3種:多粘菌素E基質(CBA)、多粘菌素E甲磺酸鹽(CMS)和國際單位(IU)。換算比較復雜:100萬IU=30mg CBA=80mg CMS。
多粘菌素B制劑,劑量換算簡單:100萬IU=100mg。
藥動學特點和臨床應用
多粘菌素E是前體藥物,必須要在體內經(jīng)水解轉化成粘菌素(colistin)才具有抗菌活性。而多粘菌素B的給藥形式是活性藥物,注射后直接具有抗菌活性,此差異直接影響多粘菌素B和E臨床使用。![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代謝途徑](http://m.is0513.com/NewsImg/2020-10-23/2020102311262224946.jpg)
圖2 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代謝途徑
多粘菌素E的藥動學非常復雜,如圖所示,進入體內的前體藥物(CMS)大部分會經(jīng)腎臟排泄,僅少部分經(jīng)腎臟轉化成有效成分粘菌素,轉化率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患者腎功能差異。當患者腎功能受損時,CMS排泄率降低,CMS轉化成粘菌素的比例增加,因此對于腎功能受損的患者需要減少多粘菌素E的給藥劑量。
最新研究認為,多粘菌素E在腎功能正?;蛟鰪娀颊呤褂蒙嫌休^大局限性,患者粘菌素的血藥濃度與腎功能成反比,腎功能正?;蛟鰪姷幕颊哒尘匮帩舛容^低,有可能達不到有效濃度,且此情況不能簡單地通過增加給藥劑量解決,因為CMS主要經(jīng)腎臟途徑排泄,加大劑量導致其腎毒性也增加。
多粘菌素B代謝過程比較簡單,給藥形式就是活性藥物,不需要經(jīng)過轉化,直接具有抗菌活性。多粘菌素B主要經(jīng)非腎臟途徑排泄,在尿中的濃度相對較低,不需要根據(jù)腎功能調整劑量,更能減少腎毒性發(fā)生的潛在可能性。
作用與用途
多粘菌素 B為抗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抗生素,具殺菌作用,對大多數(shù)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綠膿桿菌的作用更為顯著,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流感桿菌、百日咳桿菌、產(chǎn)氣桿菌及肺炎桿菌等也有良好的作用。但變形桿菌對本品不敏感。多粘菌素對生長繁殖期和靜止期的細菌都有效,過去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特別是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如呼吸系統(tǒng)感染、腹膜炎、膽管感染、尿路感染、燒傷感染、眼角膜感染及敗血癥等。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療效更好、毒性更低的其他抗生素所取代,仍可局部用于敏感菌的眼、耳、皮膚、粘膜感染及燒傷綠膿桿菌感染。不良反應
腎毒性:多為腎小管損傷,劑量相關,可逆,不必過度憂慮,及時監(jiān)測腎功能及調整劑量即可,同時謹慎聯(lián)合使用腎毒性藥物。最近研究表明,多粘菌素E的腎毒性大于多粘菌素B,可能主要是因為多粘菌素E主要經(jīng)腎臟轉化與排泄,且多粘菌素E的給藥劑量比多粘菌素B大很多。神經(jīng)-肌肉毒性:常于用藥后4日內出現(xiàn),發(fā)生率約7%,不能被新斯的明逆轉,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衰竭。不建議同時合用氨基糖苷類、克林霉素等易導致神經(jīng)肌肉阻滯的藥物。
支氣管痙攣:多粘菌素B更為明顯,所以推薦霧化吸入治療時選用CMS制劑,并且即配即用。
皮膚色素沉著:相信大家對多粘菌素B致皮膚色素沉著的不良反應印象深刻(武漢兩位抗疫英雄因為使用多粘菌素B導致變成了“黑人”),皮膚色素沉著為多粘菌素B罕見的不良反應,并不會導致患者的不良預后,但可能影響患者日后的生存質量。由于機理不明確,尚無很好的預防或治療該類不良反應的方法,可以采用減少黑色素沉積的一般方法,避免日光或紫外線照射,皮膚美白劑,局部光療等方案可能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