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提取物
中藥名稱
【藥名】藿香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藥名】Herha Agastaches.[3]
藥性論述
【性味】味辛;性微溫。
①《南方草木狀》:味辛。
②《別錄》:微溫。
③《珍珠囊》:甘苦。
【歸經(jīng)】入肺、脾、胃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jīng)。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6]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②《本草圖經(jīng)》: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③《珍珠囊》:補衛(wèi)氣,益胃氣,進飲食,又治吐逆霍亂。
④《湯液本草》: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
⑤《本草述》:散寒濕、暑濕、郁熱、濕熱。治外感寒邪,內(nèi)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濕滯,山嵐瘴氣,不伏水土,寒熱作瘧等癥。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濕除風[7],清熱止渴。治嘔吐霍亂,瘧,痢,瘡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藥材來源
【考證】出自《名醫(yī)別錄》。
1.《本草圖經(jīng)》:藿香,嶺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種植。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須黃色,然后可收。
2.《綱目》:藿香,方莖有節(jié),中虛,葉微似茄葉。潔古、東垣惟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葉多偽故耳。《唐史》云,頓遜國出藿香,插校便生,葉如都梁者,是也。劉欣期《交州記》言藿香似蘇合香看,謂其氣相似,非謂形狀也。
藥材基源:
⑴《中華本草》: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 et Mey.) O. Ktze. 的地上部分。[3]
⑵《中藥大辭典》: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 et Mey.) O. Ktze的全草。[5]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 et Mey.) O. Ktze. 的地上部分。
【產(chǎn)地溯源】主產(chǎn)于主產(chǎn)於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地。[3][8]
藥用配伍
【協(xié)同對癥】
1.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若濕阻中焦、脘悶納呆者,與佩蘭等同用;
若濕溫初起,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
2. 用于嘔吐、泄瀉等,可配半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濕癥。其治暑濕,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yīng)用,臨床經(jīng)常與佩蘭配伍同用。
4. 用于發(fā)熱惡寒、惡寒發(fā)熱、胸脘滿悶。配伍紫蘇、陳皮。
5. 治鼻淵,??膳湄i膽汁等同用。[9]
【相須相使】
1.藿香配伍半夏:
2.藿香配伍佩蘭:
3.藿香配伍砂仁:
宜忌:“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并禁用。”(《本草經(jīng)疏》) 毒副作用:臨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藥制劑引起過敏性藥疹的報告。
關(guān)鍵字: 藿香提取物
西安斯諾特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調(diào)整大西北地區(qū)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的環(huán)境中建立的。斯諾特公司是集科研、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