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苯磺酸鈣于上世紀70年代投入臨床用于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防治,1997年載入歐洲藥典,1998年載入英國藥典,國內(nèi)于2001年6月將該藥推向市場。該藥主要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應、降低血液黏稠度。隨著藥物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該藥還能用于腎臟疾病、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血栓性疾病等,特別是在糖尿病腎病中的廣泛應用,預示其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適應癥
1.微血管的治療: 糖尿性微血管病變——視網(wǎng)膜病及腎小球硬化癥(基-威二氏綜合癥) 非糖尿性微血管病變——突發(fā)性或長期使用香豆素衍生物細胞抑制劑、口服避孕藥或其它藥物促發(fā) 的微血管病變;與慢性器質(zhì)性疾?。ㄖT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肝硬變)相關的微循環(huán)障礙。
2.靜脈曲張綜合癥的治療: 原發(fā)性靜脈曲張——疼痛、腰痛、肌肉痛性痙攣、感覺異常、手足發(fā)紺、紫癜性皮炎。 靜脈曲張狀態(tài)——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靜脈炎及表淺性血栓性靜脈炎,血栓后綜合癥,靜 脈曲張性潰瘍,妊娠性靜脈曲張。
3.與微循環(huán)障礙伴發(fā)靜脈功能不全的治療: ——痔瘡綜合癥 ——靜脈曲張性靜脈
4.靜脈剝離和靜脈硬化法的輔助治療;術后綜合癥,水腫及組織浸潤的治療。
作用機制
羥苯磺酸鈣通過調(diào)節(jié)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減少阻力,降低血漿粘稠度和血小板的高聚集性,從而防止血栓形成。其能提高紅細胞柔韌性;能間接增加淋巴的引流而減輕水腫。另外,本品還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質(zhì) (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透明質(zhì)酸酶、前列腺素)對微血管引起的高通透作用,改善基底膜膠原的生物合成。
副作用
羥苯磺酸鈣即使長期服用也耐受良好,變態(tài)反應不能除外,偶爾有胃部不適、惡心、胃灼熱、食欲下降等癥狀時,應酌情減量,必要時中止給藥。
禁忌
對本品及制劑中的任何成份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置于安全和兒童不能拿到的地方。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